王雨康
(新疆自治區阿拉爾市塔里木大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0)
“羅一笑,不要亂跑,你給我站住!”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在2016年刷爆了朋友圈。這篇深情的文字出自深圳某雜志社主編羅爾之手。同年9月8日,他5歲的女兒羅一笑查出白血病,羅爾開始在微信公號上記錄女兒與病魔作斗爭的過程。11月25日,這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經由媒體“兩微一端”同步轉發而引發廣泛關注,讀者紛紛慷慨解囊,每日打賞金額達到了微信文章打賞金額的上限——5萬元/天。善款像水一樣流過來。但輿論很快反轉,有人爆出羅爾家境不差,在深圳東莞共有三套房,從而公眾得知了該新聞的部分真實性。
在當今多元化十分廣泛的社會完善階段,很多矛盾點接二連三被曝光出來,因此日新月異的過程中也依舊不可忽略其他有關社會規范的問題,反轉新聞比比皆是,當刻板印象中的部分“弱勢群體”在媒體建立的公平溝通平臺上發表不實言論時,輿論將會呈現一邊傾斜的狀況,與此同時,如若大眾的社會生活在社會道德、法律法規這類集體意識體系方面同時喪失立竿見影地有效調節與控制,勢必會引起受眾情緒失控甚至道德失范的現象;而這個過程中做為“社會公器”的新聞媒體如若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存在著失范現象則會最終走向輿論引導失范的結局,上述呈現的報道即為較為典型輿論失范相關的案例。顯然,不管“羅一笑的爸爸羅爾家產過百萬”是否屬實,在進行新聞采寫編輯前都要進行繁瑣復雜的調查工作;但為提高時效性,增加點擊率和瀏覽量,記者和編輯未在調查中認真落實相關信息的真實性,以“利益至上”為主要目的急切地把最吸引的“噓頭”——“5歲女孩患血癌”的記憶點迅速發布,因此,被主觀臆造的“無錢治病只能等死的5歲幼童”的悲慘內容獲得更多流量,也賺足了眼淚。
“中庸思想”之中的“時中”在該類事件中則可以很好的運用。“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意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其可隨時保持適中的距離,也同時可以保持情緒的自我克制。這里的“時”,既是“時常”之“時”,也有“恒定”之意。把此觀點用于新聞報道之中,即僅把不偏不倚的報道原則恒定保持,是君子之德,也同時才是每一個媒體工作者應做之事,才能在進行新聞報道中隨時“處中”“守中”。作為輿論引導的手段,新聞媒體的“處中”“守中”——不偏不倚的“時中”,當新聞媒體工作者在新聞報道過程中秉持這種態度才可以正確地引導大眾輿論。如果新聞引導的失范現象發生之時,無論平臺還是自媒體的管理者和媒體工作者從“時中”“執中”的角度來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那么“羅一笑”這類失范事件或之后網絡暴力的行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時中守常”是防范新聞失范的“行為之綱”。
在施拉姆的《報刊的四種理論》等相關資料中關于自由主義媒介體制形成過程中對集權主義媒介體制的批判。集權主義理論中最終的追求目標落在的是國家,反觀自由主義理論最終的目標卻落在人本身,該理論的重點在于堅持個人的重要性,而關于觀點所表達的內容是依靠每個人自身的理智與學識。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和更新,新媒體報道已成為受眾閱讀資訊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這類較為平等溝通的平臺與匿名心理的作用下,網絡暴力等亂象橫生,“自由主義媒介規范理論”則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主流媒體關于這類輿論的引導起到了積極作用。
以2018年10月28日“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為例,該事件發生后網民情緒高漲。一些官方媒體在未出調查結果時,矛頭由公眾號指向女司機,認定此次事故由女司機造成。媒體捕風捉影的引導,人們思維中的固有觀念加之女司機不適著裝,終將事件推向高潮,“女司機”也成眾矢之的,被全網指責謾罵,長達數個小時直至警方公布視頻內容才得以平息。因此在新媒體傳播之中的自由主義媒介體制,往往并不可以產生任何正確的導向或者結果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公民的整體素質也有關聯。因此自由主義媒介規范理論在當今新媒體傳播中的作用就顯得極其重要。在已知參與表達觀點的群體層次參差不齊且“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傳播背景下,它要求媒體工作者要秉持新聞人的基本道德規范,對于輿論的引導起到撥亂反正的積極作用,該理論所強調的是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堅決以真實為主要出發點,杜絕隨意想象,并以主流價值觀為主體引導受眾,從而提高受眾的自我辨識能力,使得“觀點的公開市場”中的秩序更加完善。
儒家的“中庸思想”中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其中,“中”的意義在行而上的方面是指“道”,在行而下的方面則是指“平衡、居中”,也是喜怒哀樂未發時的穩定狀態;“和”則是表現出來的行為或態度合乎節度、恰到好處。“中”與“和”在新媒體報道中的體現為公正與均衡,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在進行新媒體報道時切勿存在合理想象的現象,要對于事件前因后果以及事件細節進行仔細尋訪,不含采訪者的個人情感,同時需要及時引導受眾的輿論導向,以防謠言的出現導致恐慌。當今的社會如果可以一直保有“中”與“和”兩種內在,那么這天地間所存之物就可以各隨其道成長、成熟。做到了“致中和”,才是在追求新聞時效性的同時將報道中的公正與均衡保持住,將多方意見匯總整合力求最為全面客觀的報道從而提高受眾的自我辨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