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聰
(深圳市光明區東周小學,廣東 深圳 518000)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即“反思”,意思是通過對自己過去生活的反思,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己。教師要獲得成長,不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積累經驗,更要善于反思,勤反思,養成反思的習慣。可以說,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的成長、教師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理論知識、同行經驗為指導,立足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及自我成長進行審視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過程,取得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反思的對象可以是教師的教學,也可以是學生的行為;可以是一堂課,也可以是教學中的某一個片段;可以是教師日常的課堂教學,也可以涵蓋教師的個人發展、教學理念等等。
在本文中,我主要淺論課堂教學反思的意義及開展的方式方法。
課堂教學反思,即把一次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在腦海中過一遍,或通過觀看課堂錄像,回顧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學生反饋如何,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或是否有更優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因過于注重教學形式而忽略課堂實效,因此,在課后教師需要對自己的課前備課進行重新審核,對教學過程設計進行逐一排查與分析,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結果進行記錄,使教學設計更加合理,進一步完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攻克教學重點難點、提高下一次教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四年級信息技術進行《QQ即時交流一課》時,由于學習內容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QQ即時交流軟件的應用,我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實現讓學生熟練軟件操作的教學目標,但由于學生興奮過度,思想不集中等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我在課后認真進行教學反思,觀看其他教師的課堂實錄,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也應該要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前,教師應明確交代學習的目標和任務,促進學習效率。
葉瀾教授針對教學反思提出,一個教師一生無論寫多少教案都無法成為一名名師,但是,如果一個教師能堅持寫教學反思,僅僅三年時間,就會成為名師。現在大部分老師都能做到注重課前備課,但對教學完成后的反思卻較少留意,或流于表面。如果教師在教學完成后能有意識的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寫好反思筆記,積極尋找改進的方式,不斷創新教學環節的設計、積累教學經驗,通過量變引起質變,一定能促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形成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撰寫教學反思筆記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可以是課堂觀察、課后小結,教學反思,也可以是教育教學隨筆、教學日記、案例研究等。
教師通過將自己的教學過程、優缺點、課堂教學實況等記錄到教學反思筆記中,從而反思個人的教學技巧,學生的學習反饋。通過對不同方面的記錄、分析、再記錄、再分析,教師能從中得出許多有益的結論。每次翻看反思日記時,我都有很多收獲。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做,但需要教師能夠堅持并養成習慣。
實踐出真知,但實踐也需要強大的理論進行指導。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閑暇時間不斷的學習知識,掌握新課標和教育教學理論,用理論支撐、領導教學實踐。通過對理論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啟迪思想,更好地進行教學反思,理解教學行為。
教師間應經常開展合作式的聽課評課,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公開課,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活動、與專家對話,可以將自己對某一教學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過程呈現給同事或專家,通過合作反思,讓思維更清晰,引起深入思考,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各種現代化設備走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反思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設備。教師可以對自己的課堂進行錄像,如錄制“微課”便于教師看到課堂教學情況,課后觀看錄像回放,容易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病及時改正,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技能。
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還應該考慮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接受程度與喜愛程度,從而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習慣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和控制教學,從而導致預期目標難以完全實現,教學實際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檢查自己的教學實踐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可以讓教師提防那些由于自身教學行為導致的問題和可避免的錯誤,糾正自己認識與行為的偏差。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個人專業化成長。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反思,在教學完成之后,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反思方式方法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積極改進,促進教學活動的效果不斷提高,才能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早日成為專業化、專家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