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花
(重慶市黔江區育才小學校,重慶 409000)
習慣是一種強大而頑固的力量,好的習慣可以指引學生走好人生之路,而壞的習慣則會給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重重阻撓。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缺乏清晰的學習概念,他們的學習尚未形成基本的模式和體系,因此好習慣的正面引導作用更加突出。良好的學習習慣應當包括多個方面,教師既要把握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態,也要關注學生課后的學習習慣。因此,本文將從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展開分析,深入探究習慣培養的方法和條件。
學生充分的課前準備能夠為課堂表現的活躍機變帶來重要的幫助。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如果學生不養成主動進行課前準備的習慣就很容易跟不上課堂節奏,從而導致自己的學習效率得不到保障。教師培養學生的課前準備習慣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少,因此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幫助學生跟上課堂教學節奏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課前及時預習教學內容,能夠形成對新知識的基本把握,從而為學生課堂上的活躍表現打好基礎。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應當包括閱讀教材內容、解答課前問題、思考數學例題、完成簡單習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且可以隨時在課堂學習中提出自己的學習疑問,從而提升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因此,教師要在每一堂課結束前給學生布置下一堂課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適應教學內容,保證課堂推進的順利高效。
在數學教學中要用到的工具有很多,不僅要有基本的學習工具,例如筆、本子、教材,還要數學學科特有的工具例如尺子、圓規等。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前提前準備好基礎的學習用具,并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加入可能會運用到的數學工具,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隨時隨地調用工具,從而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充分的數學準備不僅包括物質層面上的準備,更重要的是學生意識、狀態等心理上的充分準備。只有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期待的狀態、強烈的欲望迎接課堂教學,教師才能教得更有信心和動力,學生才能學得更加主動和積極。因此教師要利用好課堂導入的環節,創設高效新穎的教學情境,用精簡的語言、專業的態度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用豐富有趣的導入方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索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在精神層面接受數學學習,從而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大多數的學習認知都來源于教師的教學。小學的學習主要以模仿為主,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形成學生出色的傾聽習慣,還要充分調動學生其他感官和知覺,幫助學生在聽、講、想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數學素養和興趣。認真聽、講、想的習慣包含以下兩個要素:首先,學生要在課堂上集中學習注意力,在課堂中不做學習之外的事情,專心致志地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思考教師的教學發言,形成認真嚴謹的數學學習態度。除了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外,學生還要聽取其他同學的發言,思考同學發言的正確性與否,掌握多樣的學習方法。其次,學生要綜合運用聽、講、想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傾聽中發現問題,并將自己的問題大膽地提出來,然后以獨立探究或者合作學習的方式積極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思維走向實踐,提升學生綜合的數學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必須要從理論走向實踐,實踐不僅是檢驗理論正確性的重要過程,更是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和記憶的基本途徑。在小學階段,學生自發的數學實踐習慣更加重要,因為小學生理解抽象理論的能力不強,所以形象具體的實踐更能幫助他們實現學習上的突破。一方面,教師要提升理論教學中的實踐性。教師要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具體化的、生活化的、形象化的案例,例如讓學生計算自己和同桌的身高差,設置購物情境,提高學生的加減計算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深化學生的數學實踐意識。另一方面,學生要將數學理論實踐化。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尋找生活中的數學,例如在長度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邊的直尺量一量書本、桌子、手指或者頭發的長度,幫助學生熟悉具體的數學實踐過程,養成良好的數學實踐能力和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和質疑,無論這些疑問和質疑是否具有合理性,對于學生而言都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探究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培養小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多發言,要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索興趣,切忌不要壓抑小學生的學習天性。學生在提出質疑的時候,教師要保持鼓勵的態度、欣賞的目光,不僅要讓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還要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提出質疑是一件勇敢的、受鼓勵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能更愿意深入探究數學世界,從而形成完整、全面、客觀的數學思維。
數學學習不是學過就算過的事情,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聽講十分認真,但是真正取得的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學生沒有養成課后復習鞏固的習慣。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看,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加,學生遺忘新知識的速度會越來快,因此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后復習總結習慣。這個習慣的形成,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布置必要的課后練習,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活化運用到具體練習中,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教師要形成周期性的數學檢測,通過這種方式一來可以合理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推動學生不斷前進。二來可以幫助學生在檢測中發現自己的漏洞,從而不斷完善自我,實現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教師不僅要形成學生學習方法、態度上的良好習慣,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基礎學習習慣,保證學生能夠在素養、能力、心理和生理上健康發展。但是教師也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特征角度出發展開思考,切忌急功近利,而是要在點滴積累間轉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形成學生科學、正確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學,并積極主動地朝著目標方向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