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敏
(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實驗小學,遼寧 本溪 117000)
小學數學的學習不僅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當學生遇到數學難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題目的內涵,適當的把控整個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有些題目看似十分困難,其實拋出去復雜的外表,內部結構十分清晰簡單,學生往往會被表外的復雜所欺騙,教師要讓學生化復雜為簡單,實行簡約化的學習。
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使教學內容更加簡潔,數學教師在教學前要充分的制定教學內容,有些教師為了使學生全面深刻的了解知識,搜集各種資料,這些資料大多比較復雜,小學生很難理解,甚至難以將書本中的重點知識提出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的探究教材內容,將重點和難點把握得當,盡量將知識簡約化,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知識點,減少學生復習和理解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平時教學中也要引導學生化繁為簡,用更少的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使學習的效率提高。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兩位數加一位和整十數》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選擇一些相似的知識點講解,使學生明白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本原理,讓學生結合其它的知識融會貫通,學會舉一反三,兩位數相加與整十數運算規則相同,明白其中的一個運算,就會了解其它的運算。教師引導學生尋找一些相似的知識點學習,然后找相似的知識點給學生測驗,檢驗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測驗出問題的知識點逐一講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題目看似很難,其實都是一些多余的附加條件迷惑學生,學生剛開始認為會很難,當去除多余條件之后,發現核心部分很簡單,都是一些簡單易懂的題目,所以學生要沉著冷靜的分析題目。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很多復雜的題目教師不幫助學生分析,而是結合自己的經驗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不去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解題過程,教師大多是口頭闡述題目的解析,學生很難真正的理解,學習效果自然也不好。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解題時應該在講解數學難題時適當的引導學生拋開題中多余的條件,將題目簡單化,然后再解答。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教師要給予指導,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順利的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很多題目都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一些看似復雜的題目其實很簡單,學生只要平時扎實的掌握基礎知識,懂得舉一反三,學會新舊知識的結合,一定會解出難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成熟,很多學校都采用多媒體教學,尤其是一些公開課上,多媒體是一種必要的條件。但是并不是任何的學科都要使用多媒體,過分的依賴多媒體也無法達到效果,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正方體和長方體時,教師不能夠單純的用多媒體演示,而是要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思考,生活中有很多正方體和長方體,這時候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那么就會使課堂變得復雜,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難以提升。通過觀察生活中真實的例子,學生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記憶更加牢固,因此這種簡約化的教學模式更加適合當前數學的教學。
有些教師注重情景教學,但是設計情景要簡約,不要過于復雜,否則會使學生分心,容易溜號,有時候教師設計的內容過多,學生花費了很長時間學習,最終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樣無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情景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經驗,這樣才能夠使情景符合生活,引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情景既簡單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太過于復雜的教學流程會使學生分散注意力,喪失解題的興趣和信心,最終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要在教學中盡量的簡化流程,但是也要適當,重點和難點要突出。教師在實行簡約化教學模式的同時應該保證教學的嚴密性,將最簡單的教學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