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強
(瑞安市飛云中心小學,浙江 瑞安 325200)
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包括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等核心的道德觀念。由此可見,小學音樂的功能是立體的,其德育功能的滲透具有可行性。
音樂是內在的情感表達,它反映了特定時期人物的心情和心理狀態。同時,音樂是人審美態度的集中體現。音樂作為美育的主要載體,具有培養學生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的功能,同時,音樂也能夠陶冶情操,修身養性。音樂能夠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音樂教育也是通過美育對學生進行美的培養,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不會因為太刻板而引起學生的厭煩,學生在掌握音樂的節奏、韻律、歌詞等其他音樂元素的過程中,體會到音樂所傳達的感情,并且深受感觸,從而使思想得到升華。
音樂是特定的藝術情感催生的產物,它可以以慷慨激昂的旋律表達愛國之情;可以通過低沉悠長的音調表達思鄉之情;可以以歡快明朗的節奏表達愉悅之情。在音樂中,可以借助不同的旋律、節奏、曲調來展示真實的情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同時,音樂更重要的是能夠以情感衍生出道理,通過情感來育人。在德育中,情感的共通是十分重要的,以情感化人,要比直接的德育更有效,音樂作為情感的表現媒體,為德育的滲透提供了媒介。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主要的教學內容來自教材,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材中包含了許多的德育素材,而教師的任務是挖掘德育素材所反映的人生道理,將德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述新課之前要做好教學設計,將學生的道德培養納入教學目標之中,以此為動力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而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和引導。例如:《好孩子要誠實》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主題,教師在講解此類歌曲時,可以著重講解歌詞,讓學生以學習故事的形式了解歌曲的含義,從而在演唱上更有感情,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此外,教師要深層次挖掘課外的德育素材。小學音樂教材上的德育素材雖然豐富,但是通常只有簡譜和歌詞,需要教師自行添加德育內容,這樣的德育素材比較簡單,其含義也較為淺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容易接受,但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過于單薄。所以,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據,通過互聯網或者向其他教師借鑒經驗的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地拓展,將教材內容所反映的意義延伸至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加強德育與生活實踐的聯系。例如,在進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先搜集王二小的故事,以講述、視頻播放、圖片描繪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展示,幫助學生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跡,體會王二小臨危不懼的愛國之情,在故事展示完成后,教師播放歌曲,讓學生帶著愛國之情和對王二小的敬佩進行聽歌曲、學歌曲。這樣的方式強調以情帶入,從心靈上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滲透。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是將德育功能滲透到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途徑。在德育的滲透過程中,不可以采取單一地、強制性的措施,教師也不應當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形成教師所期望的思維。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要與學生進行問好,增強師生間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培養學生文明禮貌,尊敬師長的良好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材的講解和分析將教材所反映的道理傳遞給學生;在課堂練習時,教師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練習,以此來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精神。由此來看,教師在課程的不同階段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從不同角度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例如,在進行《熱愛共產黨》的課程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唱。首先,合唱相對于獨唱來說,更加富有情感,具有多樣的表現方式,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音樂藝術。在教師的指引和合唱的帶動下,學生會將情感適當地投入到歌唱中,對學生的情感掌控和情感表達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合唱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表現自己。合唱作為一種集體的表現形式,并不會特別突出某個學生的音色,所以,有些性格內向,不敢唱歌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合唱中,在合唱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合唱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以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是德育功能滲透的有效策略。
德育功能的滲透對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具有促進的作用。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內及課外的德育素材,將德育思想貫穿于教學活動中,不斷鉆研和探究,改革并創新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