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韞嘉 杜凱凱 顧子正
(北京農學院,北京 102206)
在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功能的發揮面臨著諸多挑戰。從國際環境來看,國家間的交往與交流日漸頻繁,不斷有各種錯綜復雜的社會思潮涌入中國。高校青年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是外國思潮侵蝕的重點對象。從國內環境來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家安全教育也擺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系統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信息安全也納入“11種安全”之一。高校意識形態宣傳以網絡為陣地、微信公眾號等為平臺,輿論環境高度復雜,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應更加關注,進行正確方向的輿情引導。[1]
目前在課堂內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中國高校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主要行為[2]。該類課程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為目的展開,但是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卻十分缺乏雙向互動性,學生參與感較低。教學觀念落后的問題有許多的原因,有受到長久教學觀念的束縛、有學生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可能是教室上課準備不夠充分,造成學生積極性低下等原因,為了強化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而轉變教育觀念是十分重要的。
過于注重教育開展的形式是無法進入深入教育的原因之一。本身社會實踐活動是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過于重視安全教育開展的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意義導致學生不理解該教育開展的目的,使得教育開展無法實現。由于部分人員將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看作是工作,沒有將其看成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會將其安排成為簡單的發放傳單、招收志愿者的活動,對于教學沒有任何的幫助。
在網絡化時代,大學生對于信息內容的獲取十分龐雜,其中不乏一些負面信息、不良價值觀念、非主流意識等,而部分大學生缺乏足夠的辨別意識和思想認知基礎[3],這使得學生的社會認知可能出現偏差,缺乏入黨積極性,限制了黨建工作的發展。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要內容,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利用學校、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及時分析國內外時事熱點,主動搶占輿論高地,讓學校、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成為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課堂”,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指導地位,做好思想引領。
構建領導小組、管理員、信息員、用戶四個層次的校園輿情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其他部門分工協作,堅持層層管理、責任到人。針對社會熱點新聞報道及校內突發大事件,及時進行預判并進行高校意識形態宣傳;開辟公共突發事件宣講專欄和保障通道,各類安全宣講,熱點追蹤解釋;一旦發生公共事件,邀請專家在第一時間向師生發布權威資訊和專業指導。
大學生在面對無數網絡信息應具有辨別真假、防范、應對網絡問題的能力。高校開展網絡信息教育課,提升大學生網絡能力和道德素養,幫助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進行有效表達溝通、參與社會管理。完善實踐教育從學校、學院的具體情況入手,根據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踐教育,最大程度上要求學生全部參與實踐活動。
高校黨組織可帶動學生黨組織建立專業化的黨建文化及黨建信息交流平臺,如建設黨建信息交流群、黨建活動信息發布平臺、黨建信息交流群和論壇等,進一步改善學生黨組織內部關系以及學生黨組織與普通大學生的關系,進而強化黨建關系。高校黨組織可以充分借助網絡平臺來建立更為完善的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和黨的文化教育等相關工作,此類工作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性、生動性、內容豐富性、受眾覆蓋廣等特點,向大學生提供更高效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獲取途徑,同時也能夠有效規避傳統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枯燥性問題。
在大學的學習當中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為了培養具有正確思想的大學生,加強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和高校校園內輿情引導對于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發達卻造成了新形勢之下高校學生意識形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為了解決問題就需要高校方面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措施,引導學生積極配合安全教育。現階段很多因素給高校內輿情向正確方向引導帶來了阻礙,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正確思想道路,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優勢,通過開展社會實踐與校園文化建設等措施對加強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及高校輿情引導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