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
(四川省南部縣第四小學,四川 南充 637300)
高效教學的意義在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用最優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知識和信息。高效的教學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師教學方法的設計與優化也要圍繞這個目標積極開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堅持教學效率的提升離不開師生的合作,離不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因此在了解了相關的文獻資料,開展了具體的教學活動之后,我總結了以下一些關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希望能給更多的教師帶來一些啟發。
相較于高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在責任感和期望值而言,小學生學習的動機更加單純,什么樣的教學內容生動有趣他們就會被吸引,從而主動學習這樣的內容,所以小學生的學習更需要教師利用外在條件進行相應的勸誘和引導。因此,迎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契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且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最終引導學生形成興趣驅動式的學習模式。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要素,調動多種教學理念,以提升教學的豐富性和內涵度為基本要求,并且保證教學的行為是建立在學生樂意,教師滿意的基礎上的。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從觀念上改變自己的教學態度。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嚴肅化的講解是無法激起小學生的學習欲望的,他們需要的是更加趣味、親切的教學課堂,所以教師要轉變這種觀念,認真打磨自己的語言、風格、方法,不斷接近學生的想法與思維,滿足學生的主客觀學習需要。另一方面,教師要將理論中的創新突破轉移到實踐中來。理論落實實踐才是保證效率提升的關鍵,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理念的創新加入游戲活動、教學工具、互動問答等趣味性的環節也是促進學生興趣不斷積累的重要途徑。
不同的學科教學對應著不同的氛圍要求和背景特點,打造具有語文學科特色的教學氛圍正是對這一觀點的有效實踐。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常常會忽略對學生語文思維的浸潤,使得學生難以進入語文學習狀態,難以形成基本的語文素養,最終導致教學效率長期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自己教學的內容,教學的要求創造出具有關聯性的教學氛圍,保證學生能夠在合理恰當的氛圍中開展語文學習。
語文學科化的氛圍包括外在氛圍與內在氛圍。外在氛圍的構建需要教師以教室和課堂為主要場景,將語文的要素融入到這個大環境中,例如張貼名人名言,布置語文角,讓學生能夠時刻受到語文的熏陶與浸染。內在的氛圍則需要教師將語文的價值、內涵、精神準確地傳遞給學生,樹立學生心目中良好的語文形象。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深刻體會到語文的美妙,從而不自覺地被吸引到語文學習中來。
學生和教師都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乏了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可能會陷入迷茫,而缺少了學生的配合則會導致教師的教學方向迷失。因此高效的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師生共同的參與,更需要師生高效的配合與互動,將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為知識的高效傳遞打下良好的基礎。
良好的互動過程是相互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參與都會導致互動效果的低下。因此作為教師,我應當從自身和學生兩個方面出發獲得優化互動模式的方法。從自身因素來看,教師應當形成親切友好的教學風格,鼓勵贊賞的教學態度,盡職盡責的教學精神,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學生情緒,激起學生的互動欲望。從學生的因素來看,教師需要調整互動模式,加入更多學生喜愛的互動元素,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性為重要參考依據。只有這樣的互動才能為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帶來客觀有效的幫助。
教師提升教學效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建立在學生的長期堅持上的。但是對小學生而言,學生如何才能保證堅持的時間和質量呢?在很多的教學案例中我們都不難發現,有的學生在初學階段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但隨著層次的提高,學生學習越來越吃力,成績也越來越得不到保證。其中的原因除了自身的條件限制外,更多是由于學生學習習慣不足造成的。因此在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正確的習慣不僅有利于教師提升當前的教學效率,還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正確的語文學習習慣多種多樣,從基本的生理衛生習慣到語文素養培養習慣各不相同,因此首先教師要做的就是將好習慣的精神和形成方法傳遞給學生,樹立學生心目中對好習慣培養的重視性。其次,教師要做到及時調整學生習慣上的不足,例如用定期的檢測計劃來優化學生的復習習慣;用家校監督的方式督促學生形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定期推薦閱讀書目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等。總而言之,小學階段學生的習慣還未完全建立起來,所以需要教師時刻督促、糾正、完善。隨著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逐漸形成,教師的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穩步的提升。
提高教學效率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教師做好了前期的備課工作,落實了中期的教學實踐只是完成了部分的效率提高計劃,要想獲得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還需要教師將對自我的反思和總結工作也落到實處,為未來的教學突破與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沒有一位教師能夠做到教學的萬無一失,因此教師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將改進的想法體現在后續的教學中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教師在反思環節中要反思自己的對與錯,正確的部分可以沿用在其他的地方,錯誤的部分則要有依據地進行調整和完善。而在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時,教師則要充分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學生的意見,致力于改進產生學生和教師都滿意的教學新策略,為下一次教學效率的提高做好充分的準備。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和手段絕不是單一的,而是隨著不同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實踐差異不斷豐富完善起來的。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有自主創造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改進現有教學方法的自覺,真正做到教學實踐中的“破舊立新”與“開拓進取”。當然,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未來的教學中還要積極借鑒其他教師優秀的觀點,不斷彌補自己的教學不足,真正獲得思想和實踐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