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鴻
(鶴壁市山城區運輸隊小學,河南 鶴壁 458000)
教學就是一個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沒有任何一方,這一過程就不完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重中之重,古語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也道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內在作用。要想讓學生的主體作用盡情發揮,沒有教師的關愛就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德就是愛,愛一切的孩子,愛孩子的一切。在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極其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平凡而又深奧的道理。這些年,是讓我幸福滿滿、倍感充實的時光,也是揮灑汗水與收獲希望的歲月。作為教師,我無愧于“春蠶或紅燭”的稱號。在這三十年的平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勞作中,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因為數以萬計的教育工作者每天不厭其煩的以不變的熱誠去挑戰每一個教育的高度,以不變的熱情去關愛每一位學生。
課堂上學生能否積極參與課堂和教師的組織、引導、啟發、鼓勵、評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課前。教師是場外服務人員,要為學生準備各種“道具”、創設學習場景,讓學生有學具可用,有事可做,有話可說;課中,教師既是聽眾又是引導者。如果學生能順利掌握知識,教師就是他們忠實的聽眾,但如果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就是引路人,一步步指引學生到達目的地。為了讓學生們多角度更深層理解問題,教師應適當提出質疑,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課后,教師是裁判員和候補隊員,對學生們的課堂變現及時做出評價并適當補充欠缺內容。人人都需要贊美,調動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吝嗇,給予他們適度地贊美。
每次接新班級前,我總要告訴自己,先給學生來個下馬威讓他們怕我,而后他們就不會違反紀律了,可事實上我自己錯了。這些學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和思維方式,他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理會別人的干預。慢慢地我改變了策略,有空就走到他們中間去和他們聊天,聊日常生活中平常的小事,如家庭成員、親戚朋友、愛好興趣等,真正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使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坦誠相待,使我與學生的距離一步步縮短,真誠,讓我和學生融入一起。
澆樹澆根,育人育心。教育藝術就是愛的藝術;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陪伴不是一天,不是一周,不是一年,是數不清的日日夜夜,是每天6:30的鈴聲響起時教師的親切問候,是中午1:00是教師嘮嘮叨叨的叮嚀,是課間操時教師跑在學生后面的腳步聲,是晚自習前教師在教室前面那一聲“你準備好了嗎?”,是11:00學生宿舍門口的細聲細語,是學生們有困難時教師辦公室里為學生們亮起的那一盞燈,是教師辦公桌上為學生們準備的零食,是你有壓力時教師拍著你的肩膀給你的鼓勵,是你有進步時教師為你感到自豪的目光,是你迷茫時教師借你依靠的肩膀。教師的陪伴蘊藏在學生的生命里,即使學習再不好的學生,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只有老師以愛心、誠心去感化他們,那怕是一塊鐵,也會被捂熱的。心懷學生,給他們更多的關心、耐心,多一份職責,做一個點亮心靈明燈的有心人。
魯迅曾說:俯首甘為孺子牛。可見教師職業的偉大。教師既是人梯,助學生插上理想翅膀,教師又是春蠶,畢生吐絲直到盡頭,教師還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教師也是畫出七色彩虹的造型師,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為他人繪出了亮麗的風景。
愛,在師生的心田流淌;愛,在師生的話語中充滿了神奇的力量;愛,在師生的互動中增添了希望;因為愛,這座橋在師生的腳下延伸變長;因為愛,這座橋永遠為學生保駕護航;因為愛,駕駛這盞燈時刻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
任何感情的付出與回報都是相互的,在師生間也是一樣。當我把愛奉獻給學生們的同時,我也真正得到了學生們的滿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