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生輝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教育局,青海 海東 810699)
近年來,閱讀理解題在中考試卷中所占分值有所提高,于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成為語文教師重視的問題。有的教師課堂上將講讀課文作為重點分析講解,自讀課文學生課后自學,從而擠出時間讓學生做各種文體的閱讀題;有的教師將文體知識作為重點灌輸給學生,希望學生能借助文體知識,來解決閱讀題??山Y果并不能讓教師滿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依然無法大幅提高。通過反思我個人認為,這與教師在課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一定的關系。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如果教師能把每堂課的精華內容以板書的形式梳理出來,展現給學生,更利于學生領會吸收??墒怯袝r教師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高,總覺得許多重要內容學生自己會記下來,沒必要梳理,因此課堂上板書的內容越來越少。其實大部分學生認為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才是重點,而口頭上說的他們并不能分清哪是重點,哪是非重點,好多時候學生一篇文章學完后,文中的要點都沒有記下來,時間一長,課堂上記住的那點內容忘的也差不多了,更談不上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記得我在講解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自認為這篇文章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所以許多內容歸結出來后并沒有以板書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期中考試時,閱讀題正好是從本文節選出的內容,我本以為學生答的不錯,可令我吃驚的是有的學生連文中寫了母親幾件事都沒搞清楚,后來學生分析此題失分的原因時說,當時課堂上許多內容沒有記下來,再加上老師引導分析時沒有將重點內容梳理出來,所以學完此文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是支離破碎的,沒有整體感,思路上也是模糊的。除忽視對課文內容的梳理外,平時授課過程中,有的教師忽視了對同一類文體共性特點的歸類和整理,結果學生到九年級時,拿到一篇閱讀題還分不清文體,更談上運用所學知識去解答不同文體的內容。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是很重要的,讀既可以讓學生熟悉文本內容,又有助于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只有學生對文本內容熟悉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去探究、拓展、比較,學生才會有收獲??墒浅踔械挠行┱n文篇幅較長,如:《故鄉》、《蒲柳人家》等,如果課堂上讓學生閱讀將占用大量時間,有時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所以好多教師將閱讀文本布置成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后完成。這樣一來,自覺性高的學生能主動完成,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能自覺閱讀文本。還有部分學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學習工具,對語文課缺乏興趣,閱讀文本時,文中的字詞都不能自行解決,許多時候,課堂上教師既要占用時間去處理字詞,又要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但一節課的時間必定有限,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得不在許多學生對文本內容不太熟悉的情形下,就開始引導學生分析、探究,結果一堂課下來,除極少數學生有所收獲外,大部分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對所講知識一知半解,更談不上靈活自如的應用。時間一長,學生喪失興趣,對老師的依賴性更強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沒有培養起來,更談不上語文能力的提高。
所謂的悟性,就語文學科而言,指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它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在閱讀教學中,悟性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如果具備了一定的悟性,那么他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就強。相反,學生沒有悟性,就好似蠢漢推空磨——勞而無功。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的生活閱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等有關,如果教師課堂上給學生創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引導學生賞析文本中精彩的句子,并巧妙的點撥,學生的悟性定能提高??墒怯械慕處熢谡n堂上過于嚴肅,致使學生不敢大膽質疑,暢所欲言,有的教師由于缺乏機智和靈活,錯失了給學生巧妙點撥的機會,有的教師讓學生賞析句子時,放任自流,沒有明確的賞析角度和要求。記得去年學校組織聽課時,有位教師教授《談生命》一文,在這堂課上教師設置了賞析語句這一環節,可以說本文在語言方面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哲理的陳述,且句式變化多樣,只要將賞析這一環節落到實處,定能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遺憾的是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沒有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賞析角度和要求,結果許多學生賞析時不知從何處下手,有的學生雖能找出值得賞析的句子,但說不出理由,從而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
由于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存在這些不足,致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多大提高,在做閱讀題時表現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如果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能改進這些不足,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定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