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賢
(河北省石家莊市八一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他們的想象、聯想及創造能力。因為人們的認識活動(思維活動),都是以已有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的。沒有這種基礎,也就沒有思維活動。當學生感知文章的文字以后,要進行聯想、想象的思維活動,那么他的思維基礎是什么呢?是他頭腦中的經驗、表象的積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小學生的思維基礎,結合小學語文課文實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課文內容學生比較熟悉,或者是學生以前接觸的。例如,以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為例,在每冊教材的課文中,都安排了學生熟悉或曾經接觸過的內容,如:有關天氣的,周圍景物的,或是同學間經常發生的事,在編教材時,編輯往往把這樣的課文放入閱讀課文中,也就是二類課文。因為這樣的課文對于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同學來說,是適于進行閱讀能力訓練的。這樣的課文,生字較多的,進行中年級教學時,可采用教師帶感情的示范朗讀,再配以適合課文內容的音樂。這種富有感情的朗讀,不僅能喚起學生有關的經驗回憶,也喚醒一定的情感體驗。學生隨著文章的朗讀,頭腦中展開再造想象,再結合形象請同學們進行分析、講解,文章就變得好理解了。
在高年級,如果有對有關表象積累豐富的同學,可以請這些同學進行朗讀,并請他們講一講,談一談自己已有的經驗,幫助其他同學豐富頭腦中的表象。有的同學在談的過程中,舉一些例子,這些例子是孩子們當中常見的、熟知的,這樣的溝通和交流,也可以幫助全班同學理解文章內容,對文章中的情節展開聯想。再讀文章,理解就會到位。
有的課文內容學生不大熟悉,學生頭腦中的表象是模糊的,這就需要使學生盡可能的獲得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經驗,豐富他們頭腦中的表象。閱讀時,學生才能根據文章的描寫,以這些表象為材料,展開生動的再造想象。這一類的課文往往都編排在講讀課文中,是需要教師進行引導的。具體做法是在課前組織學生有目的觀察
例如,學習《風箏》一課。放風箏這個活動,有的同學做過,有的同學看別人做過。多數學生還是缺乏放風箏的感受。在課前,請幾位同學在學校操場放風箏,教給他們正確的姿勢和放線的方法。這幾位同學真正體會到了放風箏的樂趣,體會到把風箏放上天時的喜悅和激動。在上課時,先放放風箏的錄像,讓同學們邊看錄像,邊仔細觀察,再讓放風箏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就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學生就會感到容易了。課后,還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一次放風箏的活動,更加深了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又如:《黃河象》一課,課文開頭描述了“在自然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課前,讓學生從錄像中親眼看一看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聽講解員講一講有關這具骨骼化石的知識和故事,有的同學還買了有關的知識畫冊。這就從另一個渠道豐富了學生的表象積累。這時,課文中黃河象骨骼化石的“高大、完整”,在同學們的頭腦中不再是空泛的了,而是實實在在的情景和表象了。結合黃河象在同學們頭腦中的具體形象,語言文字就不難理解了。
還如:在教學《白楊》一課,白楊樹在石家莊地區是常見的,但是在課文中對它的描述,非常鮮明地突出了白楊樹的高、直、生命力完強。普通的一樹,它為何出現在作者的筆下?在講課前,老師帶領學生到路邊觀察白楊樹,白楊樹顯然高于其他的樹,而且筆直,甚至高過了樓房,真是須仰視才見?!罢娓哐剑 蓖瑢W們由衷地發出感嘆。在微風中,油亮的葉子抖動著,白楊樹婆裟的姿態留給了學生深刻的印象。在學習課文時,學生結合自己看到的,理解在大戈壁上看到一排排挺拔的白楊,作為邊境建設者是怎樣的心情?同樣,也使學生對普通的白楊樹產生了敬意,由此對邊疆的建設這產生了由衷的欽佩。
有的課文內容學生比較陌生,僅憑一般的指導不能很好地完成閱讀任務,這就需要我們根據課文內容適當地設置教學情景,以此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
例如:《荷花》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小散文。學好這篇課文,需要學生有極豐富的想象力。在文章后面,作者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荷花。一上課,首先出示一幅色彩淡雅,姿態優美、各異的荷花圖。圖上粉色的荷花,有半開的,有全開的,有未開的,在碧綠、碩大的荷葉的襯托下,清新可愛,有如美麗的白衣仙女,亭亭玉立。這種感受太美了!一切有通過視覺進入了學生的大腦,充實學生頭腦中的表象。緊接著,一曲輕緩、柔和的音樂響起。這是作為課文朗讀的配樂。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已感染了課堂的氣氛。然后,教師悄悄地點燃幾支花香進行熏香。熏香的氣味由淡到濃,沁人心脾。在這種氛圍下,老師進行課文的范讀。當教師讀到課文的最后的一個自然段時,一名同學頭戴荷花的頭飾,身穿雪白的移裙,在講臺前翩翩起舞。課堂上,美麗的和畫圖,優美的樂曲,誘人的芳香,婀娜的舞姿交織在一起。學生隨著老師的朗讀,在多種感官的體驗中展開美妙的想象,好象自己也變成了一朵荷花。
又如:中年級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楊梅長在江南,為了能讓孩子們增加感性認識,教師在課上每人發了兩顆楊梅,要求每位學生仔細用眼看一看,有手摸一摸,用嘴嘗一嘗。再對照著書上的描述,認真體會。楊梅那可愛的形態、顏色、味道就永遠留在了孩子們的記憶力。
認真翻閱我們的課本,里面的文章談古論今,從生活中的一些自然事物到突發事件,還有戰爭題材的以及古今科學家等一些著名人物的故事。這些文章的內容要學生理解到位是需要配合適當的教學情景,來引發他們的再造想象。用頭腦中已有的表象來幫助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最主要的是這種情境能夠出現在同學們的頭腦中。這種理解過程才能真正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才會使他們有共鳴,產生要表達的愿望,同學之間也才會有交流。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負有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雙重任務,其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一定難度,需下大力氣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