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芝
(貴州省惠水民族中學,貴州 黔南 550600)
布置數學作業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之前,應全面了解學生實際情況,進而結合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布置不同的作業,還應注意作業內容要以求解類習題為主,促使學生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能夠進一步提高以及有所進步。除此之外,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寫出評語,使學生清楚自己知識點薄弱的地方,使學生積極鞏固和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可見,合理設計作業的重要性。
從多個方面分析高中數學作業不規范現狀,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教師在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提高學生成績為主,從而布置的作業量非常多,而且,作業內容單一、重復,致使學生感覺完成作業非常有壓力,總是擔心完不成,并且,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作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和壓力,導致學生對作業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做作業,部分學生總是不按時交作業,不僅難以鞏固基礎知識,同時也體現出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不高。在此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增強獨立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因無法完成作業,對做作業失去自信心,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二、教師所布置的作業難度較大,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完成,而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師忽視分層布置數學作業,使學生完成作業非常困難甚至有些部分胡亂寫出答案,完成作業的態度不認真,難以養成良好的習慣。三、教師在批改作業時,過于注重判斷對錯,疏于寫出評語,使學生不清楚自身的優缺點,不明確哪些知識需要鞏固和復習,做作業時經常因基礎知識薄弱無法寫出正確的得數[1]。
當前,高中數學教師應認識到不同學生的數學成績有所不同,而且,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各方面都存有差異,為促進全體學生的都能高效完成作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層布置作業,而數學作業的難以程度應根據不同學生而定。教師對于班級里的學困生,應布置相對簡單的作業,作業以基礎性練習題、判斷題、應用題為主,數學題比較簡答,而且,難度不大,能夠使學困生高效率完成。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重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依據不同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布置的作業中包括拔高題、難度較大的應用題、計算題,作業量不宜過多,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得以提高,并高效完成作業。由此可知,教師分層布置作業,能夠提高全體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全體學生不斷進步,有利于推動學生共同發展,使其高效完成作業,可見,分層次布置作業、設計作業非常重要[2]。
布置數學作業時,教師應認識到,布置的作業以一種題型為主將很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因此,教師應布置求解類作業,主要包括應用題、計算題、基礎性習題,這些數學題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公式和數學定力求解,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而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先仔細審題,之后,用知識求解,促使學生先審清題意,明確題干中已經條件和未知數,認真梳理解題步驟,按照教師講解的方法用所學的公式和知識一步步列出方程組,計算得數,整個過程中學生主動求解,積極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并發揮發散思維和主觀能動性,對于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解題能力十分有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布置數學作業時,要注重布置求解類作業,調動學生主動求解不同的數學題,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不同的題型,同時能夠靈活運用不同公式求解,既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同時提升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和求解能力,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3]。
高中數學教師應認識到以判斷對錯的方式批改作業,難以促進學生改掉不好的習慣。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注重在作業本的最后一頁寫出評語,寫出每名學生的優缺點,指出學生計算步驟不規范,考試時容易丟失分數等問題,而且,計算時不認真不仔細檢查,導致得出的答案不正確,整道題不得分,說明馬虎大意,以及不懂得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解題,應鞏固基礎知識,促使學生認識到基礎知識不扎實,難以靈活運用知識解題,從而自覺按照教師寫出的評語,積極改正不足之處,進而在學習中注重鞏固新舊知識,并認真寫出解題步驟,每一步規范,字跡工整,進一步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使學生對完成作業信心倍增。由此可知,教師寫出的評語,一定要包括改正意見和鼓勵性語言,這樣才能推動學生不斷進步、積極學習、主動做作業。
綜述,要想解決作業設計和布置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轉變應試教育的觀念,注意布置多樣性作業,不同作業包括求解類的數學題、基礎性練習,以及根據不同學生,分層布置作業,并在批改過程中給每位學生寫出評語,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優點,清楚需要改進的地方,完成作業時更認真更仔細,有利于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性和縝密性,使學生不再馬虎大意,更認真寫作業,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獨自完成作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