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揚
(貴州省遵義市文化小學,貴州 遵義 563100)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其中涉及到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學科知識,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簡單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科學教學開始逐步重視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科學探究是一種學習方法,指像科學家一樣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基于科學探究的教學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直接將知識告知學生,再結合各種題目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知識的應用能力。而科學探究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建構深入的理解,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探究可以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思想方法,本質上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最能夠促進學生終生發展的教學方法之一。目前,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需要利用各種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必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支撐學生的探究過程,建構學生的探究方法。下面以《聲音的產生》一節為例從三個方面探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
小學科學教材中每一節內容都是充滿知識性的,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是,并不是每一節的教學內容都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學生不一定有學習的興趣。此時,教師需要應用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最基本的方法是利用趣味問題進行引導。趣味問題能夠將要探究的內容融入到一個開放性問題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尋找亮點,激情引趣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有動力。在平時的科學教學中,我很注重對學生作業的關注。發現不足是一方面,關注作文的閃光點更是我經常要做的一件事。有可取之處,我都會給予肯定、贊許和表揚,這樣就會使學生對科學有了成就感,激發了他們繼續學好科學的興趣。閃光點的肯定,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和興奮,身心愉悅,從而增加干勁,有了努力學習的沖勁。孔子說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旦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了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問題。
進行《聲音的產生》教學時,可以利用實驗加趣味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首先,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自然界中各種美妙的聲音,教師提問:“這些聲音都非常美妙,你們知道這些美妙的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嗎?”學生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一句話將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起來了。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是從大量原始信息中挖掘有用信息,再進行抽象加工的過程。因而,教師需要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原始信息。原始信息可以利用實驗產生,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或者從書本中獲取。有些資源還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處理,以利于教學應用??茖W知識在我們的社會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教師要善于從日常生活、實際出發,正確選擇利用生活中的鮮活素材,及時關注與科學有關的新聞事件,使學生感觸生活與化學的緊密關系。
進行《聲音的產生》教學時,可以提供給學生實驗器材和視頻資源來支撐學生的探究活動。實驗器材包括手鼓、古琴、鋼尺、水杯等,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器材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研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學生甚至能夠利用這些實驗器材產生不同音色的聲音,進行拓展性探究。視頻資源是物體發聲時的慢放,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因為有了足夠的資源支撐,學生可以輕松地進入到教學內容的探究中去。
科學探究有一定的步驟,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需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只有學生掌握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才能夠順利地完成科學探究的過程。因而,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科學探究方法進行必要的指導。小學科學探究過程一般為:發現問題—提出猜想—實驗驗證—得到結論。
在《聲音的產生》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要求學生研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教師先播放聲音讓學生猜想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敲擊手鼓,學生發現能夠產生聲音,但是手鼓無法撥動。學生認識到敲擊和撥動只能讓一些特定的物體發聲。然后,讓學生在手鼓上放上一些紙屑,學生敲打手鼓發出聲音,紙屑跳動起來了,形象地反映了手鼓在振動。教師再播放古琴撥動時振動的慢放視頻,學生很清楚地觀察到了古琴發聲時振動的場景。通過實驗幫助學生建構起聲音是振動產生的概念。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自己思考和討論,教師只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和指導。
合作學習模式改變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雖然教師的話語權的一部分交給了學生,但是教師仍然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所在。教師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建立和諧融洽的合作學習環境。教師要在課堂紀律管理與課堂氣氛活躍上找到尺度,在學生分組討論的間隙適時、恰當地進行引導,管理學生討論方向,討論須圍繞課堂內容進行,避免課堂淪為聊天會。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探究,對于部分重點難點問題,再由教師進行講解、評價、突出,有目標,有重點,全面掌握,兼顧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與應用。
總之,科學探究是個人發展的一項重要能力,在小學科學課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可行的。教師需要利用引導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幫助學生建構起探究的步驟,最終實現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