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佳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重慶 巫山 404707)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時期,并沒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就需要教師使用一些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巧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利用情景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階段,科技在不斷進步、發展,這也增加了情景設置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也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類型的文章,但光依靠教師個人的講解,會讓學生無法明白文章作者抒發的情感。出現這種狀況,就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將學生的思緒帶到故事中,以故事主人公的身份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降低學習的難度,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記憶。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工具來輔助教學。比如使用多媒體技術來設置情景,目前,多媒體設備已經廣泛應用于小學教學中,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片、放映小視頻、播放音樂等,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除上述兩個方法外,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結合現代信息技術來設置情景。近幾年,網絡信息發展得越來越快,被使用率也很高。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設置情景,讓學生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學習知識。這個方法,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課文,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創新空間。
比如,在進行《拔苗助長》這一寓言故事的教學時,可以將教學的重難點分為三點,一是讓學生會認、會寫、理解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二是為學生描繪故事,讓學生明白故事內容;三是讓學生理解故事反應的道理。根據這三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在課前準備這個故事的小視頻并在課上為學生播放,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播放視頻后引導學生講一講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總結,告訴學生做什么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事情的發展規律,否則就會出現壞的結果。
在新課標實施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傳統的教學中,課堂的主要部分是教師對課文的講解,現在應讓學生來主導課堂。提問教學法就符合這一點,它可以充分體現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相對較低,所以在語文學習時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提問教學法也符合這一特點。因此,提問教學法對語文教學有很大幫助,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來掌握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情況。其次,教師可以利用提問將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逐漸掌握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提問教學法可以讓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可是教師在提問是要掌握好問題的內容,遵守一定的原則,做到循序漸進。
比如,在進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理解課文講述的內容。首先教師讓學生自己閱讀一遍課文,在閱讀后教師可以提問:“誰能告訴我,文章講述了什么?”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再次提問:“那迷路后應該怎么辦?”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在課堂上,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并在學生回答后及時給予評價。這個方法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養成,并且可以讓學生形成創新的思路。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所差別,它的知識大多都來自于生活,并且,小學生知道的知識也都來自于生活。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這樣能夠讓學生知道創新的方向,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在活動中獲得新的感悟和體驗,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
比如,在進行《找春天》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春游,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小學生會喜歡這樣的活動。在春游中,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在春游之前,教師發布任務,想一想大自然中都有什么,這樣就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總而言之,創新能力在小學生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它既可以印象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巧設情境、合理提問、聯系實際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