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楠楠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西合營鎮中心學校,河北 張家口 075700)
成功的導語,如同深深拉開的大幕,讓學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樂章的序曲,讓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又象是打開了殿堂的大門,誘導著學生竟相登堂入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一定要充分重視數學課導語的設計。使之能引起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啟學生的思維,誘發他們積極進行思考。從而順利進入新課講授,最終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服務。近日,在聽一位專家評課時這樣講:“聽一節課,就像看一部電影。要想使電影精彩,就要有一個扣人心懸的開頭,才能吸引觀眾。”可見,新課程的導入在整節課的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堂課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力,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為學習新知鋪設橋梁,很好地體現教學意圖。
教師在新授前,直接向學生出示新的課題,讓學生一聽就明白本節課要講的內容以及知識的重難點,這樣就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來對待他們所學的功課。如:“這節課我們學習進位加法”“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數的順序,今天我們來比較數的大小”等直接導入法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引起學生有意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凡屬學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點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學內容,就可采用直接導入法。
游戲是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兒童在游戲中可直接接觸各種游戲材料,在擺弄游戲材料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動作和物體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及因果關系。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你們喜歡做游戲嗎?有些游戲既好玩,又藏著許多小秘密,下面我們玩一個拋硬幣的游戲。這枚硬幣一面是數字,一面是國徽圖案,老師把它拋到空中,會出現什么結果呢?”師生一起邊猜邊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戲自然的就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數學問題” 又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就和同學們玩擺小棒的游戲,先用四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學生很快擺出正方形。學生們為自己的作品高興,老師說:“拿走一根可以擺成什么圖形”學生快速擺出三角形。老師乘勝追擊說:“從三根小棒中再拿走一根,變成什么圖形?”學生們對面前的圖形充滿了好奇。教師通過擺小棒的游戲既讓學生對角有了一個感性認識,又引起了認知沖突,為探究新知做好了鋪墊。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游戲手法,將教學內容滲透在游戲活動中。兒童參加游戲活動,心情輕松愉快,通過游戲導入,使兒童樂學。
謎語導入是教師讓學生猜謎的方法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并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中。教學“認識時間”時,我先請同學們猜個謎語,看誰能先猜出來:“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嗒嘀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生:“是鐘表”。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時間”
這樣的導入形象、生動、有趣,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但教師在編數學謎語時,要做到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學生學習起來才管用,才有印象,不易忘記。
設疑導入法就是教師在講授新課前,根據兒童的好奇心理,精心設計可以使學生產生疑問的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強烈欲望。如:教學平年、閏年時一上課,我問:蘭蘭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芳芳今年也是12歲,但她只過了3個生日,你們猜猜這是為什么?(讓學生略加討論)。這個疑問引起了學生好奇心,好奇心又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學生情緒高漲,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的課后就知道了(出示課題)。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妙趣橫生,為下面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小學生都是故事迷,用與數學有關的且有趣的故事來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喚起兒童的生活經驗,從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通過故事的形式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數學問題。如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可利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畫面引出課題:有一天,天氣十分炎熱,孫悟空叫豬八戒去找西瓜來解渴。不久,豬八戒全身汗淋淋地抱著個大西瓜回來。悟空說:“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聽瞪大了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說:“西瓜是我找來的,應該多分一點給我,我要吃1/6,最少也要1/5。”悟空聽了直笑,馬上切了1/6給豬八戒,大家高高興興地吃了西瓜,可貪吃的八戒卻在一旁拍打著自已的腦袋說:“傻瓜,傻瓜。”這是為什么呢?一段生動形象的小故事,創設了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解疑的興趣。故事導入法能給數學課增加趣味性,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豐富聯想,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但是用這種方法導入時,要注意選擇好事例。不要為講故事而講故事,以免畫蛇添足。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善于研究教材特點,捕捉重點,抓住學生年齡特點,以景召人,以情感人,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使導入成為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