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晴
(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學,河北 霸州 065700)
現階段,隨著改革發展的深度不斷加深,基礎教育領域的改革也是形式多樣: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變革,教育手段的更替,課程改革的創新等等,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小學教師的積極參與,而每一次政策的推行與實踐中小學教師都要在教育的最前沿,在周而復始的交疊改革中應對,身心疲憊。所以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特殊性與重要性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國家與社會的對教育的支持體系關乎國家的未來。
首先:政府要切實落實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根據教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 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倍诋斚碌膶嶋H中,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水平和綜合收入始終是不及公務員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職業吸引力不足和教師隊伍質量不高。在訪談中有三分之一的被調查問卷的教師是因為工作穩定和假期長,并且是因為選擇了才堅持下去,沒有別的專長才選擇了這個職業。所以教師這個職業是別無選擇的選擇。經濟收入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某種職業的社會地位。所以國家和社會要采取有力措施將“尊師重道”落到實處。了解中小學教師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壓力和重任,再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切實保障中小學教師的合法權利,樹立教師良好的社會形象,真正讓教師職業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從而激發從事中小學教師職業的驅動力。
其次,完善和創新長效的教師激勵機制,提高教師職業成就感。
(一)目前中小學實行的績效工資制度,根據《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將過去具有一定競爭激勵作用的教師超工作量補貼以及具有崗位補貼作用的班主任津貼全部納入績效工資當中,使得激勵作用不突出,直接降低了教師職業成就感。廣大教師認為績效工資不應從現有工資中分列,而應在工資外由政府財政按核定編制數單獨撥付。
(二)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實際形成適合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要求,促進教師綜合發展的評價體系。教育目標和教育評價要有一致性,要從整體上體現不同層次和維度的教師行為的成果。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不僅要從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水平,科研成果去評價一位老師,更要從教師的道德品質,潛在發展能力,身心健康等去綜合的評價教師。
學校為教師的教育提供環境和場所。要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工作環境,堅持以教師為本的發展理念,關注教師的教學和個人成長,為教師提供公平發展的機遇和平臺。
(一)學校的行政管理要為教學服務
在訪談調查中感受到不同學校教師的工作狀態和積極程度的差異,其中有對管理者的不同期待。如果一個學校實行獨斷專行,簡單粗暴的管理模式的話,那就會大大挫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使學校的教師隊伍產生離心力,影響整個學校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下滑。所以這就要求學校的管理層轉變觀念,讓教師成為服務對象,而不是教師為自己服務。
(二)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各種培訓,促進教師個人及教師隊伍的提升與發展。在訪談過程中,教師在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狀態和需求是有差異的。但是由于學校內部僅限職稱晉升一條路可走,且因指標有限,疲于應對,限制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也使教師產生職業倦怠,進而使教師隊伍職業信仰缺失。
教師作為一項助人性質的行業,每天要面對同事關系,家長關系,學生關系,扮演不同的角色。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些無形而有力的要求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教師要有超長的職業操守和無比強大的內心支撐。
(一)加強對自我的認知
教師首先是一個個體的人,然后再有教師這個角色。所以首先滿足個體人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再去更多的角色定位。教師要不斷地挖掘,探索自己,增加對自己本身的認知。從人性的角度看,每個個體都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并且在參與社會活動與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影響自我認知,所以教師要不斷地增強自我認知,客觀準確的掌控自己的行為,培養自己的各項能力,認清并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從而積極正面處理與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加強自我管理并提高個人修養。
(二)充分認識教師的職業意義,激活從事教師職業的內驅力
據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一個人選擇了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就會盡可能的去做好。做出職業選擇,就是對自己做出了承諾,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當這個人被賦予了責任感之后,對自身的職業認同感就會提升,就會積極投入工作,反之,則工作效率低下,職業信仰降低。所以,教師成就動機是其從事并完成教學任務的動力基礎。當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成為國際教師改革的趨勢。教師已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和合作者。由經驗型教書匠轉向專業型研究者。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但是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僵化。我們既可以堅守三尺講臺,同時也相信自己可以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的人生有各種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不會偏離我們的堅守,反而會更加堅定教師的職業信仰,因為只有成長與發展才是教育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