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穎
(河南省鹿邑縣第二高級中學,河南 鹿邑 477200)
如果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論語》應當是階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級。《論語》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語言凝練,思想深刻,讀之,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有許多做人的啟示。當代的中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生力量,他們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就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做好儒家文化的融合和滲透,傳承經典。
儒家文化不但弘揚要有胸懷天下的理想抱負,還有“仁、義、禮、智、信”等的修身教育,同時還符合當前新形勢“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所以儒家文化對中國人能起到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給高中生的心田里播下這樣充滿正能量的種子,有助于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傳播和弘揚儒家的文化思想仍是語文老師的主要任務之一。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合滲透儒家思想,指導學生學習《論語》,并以此來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呢?我們課題組成員對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級進行調查走訪,了解學生對儒家思想及《論語》的知曉情況,針對高中生學習和成長的需要,精選了《論語》中的部分內容,通過讓學生閱讀背誦、課堂教學等方式,使學生牢固掌握了精選部分的內容,開展了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書法比賽等多種多樣的活動來加深學生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和熱愛,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
我們課題組成員設計了《關于高中生對<論語>了解現狀的問卷調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內容涉及高中生《論語》閱讀現狀,《論語》閱讀對學生的影響,影響《論語》閱讀的因素等幾個方面。
在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和統計分析之后,發現普通高中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現狀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高中生普遍處于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雙重迷失”中;第二、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中國傳統文化一時無法適應:第三、高中生對《論語》理解的渴求難以得到保障。第四、受實用價值的影響,高考為目的,更多學生沒有關注《論語》的時間和空間。第五、高中生的儒家文化知識結構不合理,文化素養參差不齊。
如今,傳統文化教育已經不再是哪一方的責任,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合作才能使得儒家思想教育工作富有成效。應該重視高中生在儒家文化傳承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而不是把我們對儒家文化的漠視傳染給他們。
《論語》有些章節,語言淺顯,明白如話,這時要引導學生與無疑處發文,從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感悟其中深刻的道理。越平實的話越貼近現實生活,越能感受《論語》的現實意義,發掘《論語》的現實價值。因此,教師在對《論語》講讀中,應將經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利用《論語》學到的人生智慧,解答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著的困惑。讓學生感受到儒學是對現實生活很有指導意義的大學問,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對所學內容理解后,能積極表達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想,學習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比如: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則《論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老師可以讓學生從“知者”、“仁者”、“勇者”中選擇其一,并舉例說明。學生舉出陶淵明、范蠡、荊軻等人的事例,更深地理解了儒家傳統道德中的“智、仁、勇”這三個重要范疇,也體會到孔子希望弟子提高自身修養,成為真正的君子,進而達到成為圣人的目標。學生通過誦讀經典,進而思考人生、社會,他們的心靈一定會受到觸動,然后對照自己平常的言行舉止,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覺改過自新,這就是品德修養、人格完善的過程。
學習《論語》,不只是提高學生對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加古文知識,主要目的是學習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大智慧,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并把道理落實到求學、立業的現實生活。懂得《論語》中的智慧道理,是“知”,這些智慧道理是“本體”,真知一定表現為“用”,體現在現實生活的行為舉止上。“體”要靠“用”來體現,“知”要靠“行”來反映,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儒家修身做學問的“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法門。很多人道理懂得,卻做不來,“知”“行”分離,他的所謂“知”,也只是文字語言上的“知曉”,仍是懵懂狀態,并不是心靈認知上的“知道”。要達到“知行合一”,就要下功夫,儒家的求取真知的方法就是“反躬自省”,就是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自省就是反思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于道,是否符合圣人的教導。
學生在誦讀《論語》的過程中,對照檢查自己,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時刻在現實生活和個人成長的經歷中踐行圣人的教誨,體驗《論語》的人生智慧,真正做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學習《論語》帶來的快樂,《論語》就會成為他終身學習的“圣經”。
在教育教學中,組織學生選讀《論語》,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學得知識,提高修養,改變言行,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熏陶,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為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長期發展打好精神的底色。這兩年的教學嘗試,帶給我們的體會就是“經典永遠不會過時”,《論語》中蘊含的人生智慧,永遠是指引我們奮然前行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