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貴州 貴陽 550081)
伴隨教育教學體制的深化變革,素質教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引導高中生形成尊重生命、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至關重要。同時,生命觀念也是健全人格、樹立價值觀的必要保障。為此,高中生物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所謂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關特性的抽象化解釋,是經過實踐論證后的主觀意識,也是闡釋與解析相關事件及連鎖反應的能力。學生應當在保證生物學理論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的形成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依據現行的高中階段生物學課程標準對生命觀念的界定可知,其具有綜合性與發展性兩方面特征。其中,綜合性是指兼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發展性是指在長期的生物教學環境熏陶下,經過實踐—抽象—實踐的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
基本概念是生物學教材的重要組成內容。概念闡釋解析了生命現象與發展規律,是形成生命觀念的根本保證。例如,在復習葉綠體與線粒體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二者的模式圖,引導學生對比葉綠體與線粒體的形狀、結構及功能差異,鞏固基礎知識。高中生物教師還可以從能量變化角度,讓學生明確葉綠體與線粒體同屬于能量轉換器,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與物質循環、能量轉化的內在聯系,構建物質與能量觀。
阿爾佛雷德·諾斯·懷特海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與哲學家之一,其著作《教育目的》廣為流傳,并獲得了教育界的高度贊譽。在《教育目的》一書中明確指出,在無背景的情境下獲得的知識,往往是具有惰性特征的,并且不具備實踐應用價值。生物學是貼近生活的綜合性、獨立性學科,以實際生活為背景開展教學工作,這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生命觀念的認知,促使其利用生物觀念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將講述“細胞代謝”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滾動播放白血病患者的圖文資料,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參與學習的興趣。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大綱,設置多樣化問題,如:白血病的致病原因是什么?骨髓移植的核心技術是什么?造血干細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隨著教學工作的深入,學生既可以掌握細胞分化的基本概念、生物特征及意義,又可以構建完整的細胞分化與癌變知識網絡,深化其對生命觀念的認知。
生物學科是一門基礎性科學探究學科,而實驗設計是科學探究的必要形式。結合近幾年高考生物試卷的變化趨勢可知,探究性實驗的試題比例逐步提升,這也成為了高中生物教學的關鍵點。掌握生物基礎知識與客觀發展規律的宗旨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教育學者致力研討的新課題。
例如,在必修Ⅰ《提取與分離葉綠素》的實驗教學中,生物教師應當收集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并進行客觀分析。該題目的實驗現象為:色素帶未分離或分離不清晰。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素材及實驗步驟等方面入手,獨立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通過小組交流重做實驗,并讓實驗成功的小組分享心得。以此激發學生參與實驗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其團隊協作力與處理問題能力,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尋找高考真題與教材實驗的結合點,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例如,在開展《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時,可結合高考題設計“酶具有催化作用與高效性特征”。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幾類問題:①需要選擇哪類實驗材料?為什么選擇此類材料?②實驗設計中的單一變量是什么?如何進行變量分組;③哪些是無關變量;如何排除無關變量?在分析與討論問題后,形成完整的實驗表格,完成整個實驗過程。
再者,引導學生以日常生活物品作為探究性實驗材料,從而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觀察植物細胞失水與吸水現象時,可以使用白蘿卜條作為實驗材料,在其中間等大小孔內分別裝清水與食鹽水,觀察不同溶液介質與不同密度下,蘿卜條的失水與吸水現象,然后再根據所掌握的生物理論知識分析實驗結果,形成穩態與平衡觀。
生命觀念的最高水平是具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進化觀念,并以此識別現實生活中的虛假宣傳與不實言論。為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生活案例,在課堂中創設情境,選擇常見的生命現象作為教學活動主體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例如,在學習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與胚胎工程后,要求學生采集整合相關信息,開展現代生物技術利弊的主題辯論。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可以運用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闡明自我觀點,深化對生命觀念的認知。再如,在低溫天氣下進出教室,人體通過產熱與散熱機制調節體溫,體現物質與能量觀;變色龍根據棲息環境控制身體顏色,體現進化與適應觀;神經系統與內分泌腺的結構、功能相適應,體現結構與功能觀;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對血糖的控制,體現平衡與穩態觀等。通過這些觀念的生成,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
綜上所述,形成生命觀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生命觀念與教學方法與實驗技巧的整合,結合教學大綱、教材特點及學生的綜合特征,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在形成生命觀念的基礎上,依托生命觀念指導行為,解決問題,以此強化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