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
(湖南吉首大學師范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是高校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隸屬于后勤保障。高校中,師生正處在科研的黃金期,安全保衛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學的成果。同時,高校的資產大,財產多,做好這個方面的工作也是多國有資產的有效守護。但隨著學生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和社會的復雜化,高校的安全保衛工作面臨這許多的挑戰。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處在認識水平較高層次的高校學生,在接受現代網絡上有著獨到的優勢,他們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所以,網絡最先成為高校學生生活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影響和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甚至左右了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鑒于網絡大高效便捷和大容量特點,也存在消極的影響。由于它的虛擬和開放,信息的準入門檻極低,這就導致了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其中充斥著大量的暴力、色情、迷信、非法宗教宣傳等消極的元素,這些不良的信息對正處在思想活躍期的大學生影響極大,誤導他們價值取向,甚至扭曲他們的人生觀。
當下的世界格局并不穩定,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仍然不死,各種敵特滲透通過網絡腐蝕高校學生。在網絡中,他們打著世界文化融合的旗號,美化西方自由主義,扭曲和丑化中國文化、社會主義文化,攻擊社會主義制度,誤導高校學生的政治觀,激發他們對西方的向往,對祖國的仇恨。在網絡中,他們以金錢和美色為誘餌,腐蝕高校學生,拉攏他們進行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罪惡勾當,以出國和高薪為誘餌,策劃高校學生充當敵特分子,收集和提供國家敏感行業和領域的重要信息,危害國家安全,對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等構成極大威脅。大量的西方文化美化,讓高校學生迷失自我,崇洋媚外,他們喪失了對祖國的情感,認為“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外國的空氣都是甜的”,導致這些高校學生缺失了報國志,沒有了為國家而奮斗的動力,這也不利于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即使在學業有成時,部分學生迷戀西方,選擇遠渡重洋,浪費國家大量的教育資源,這國家造成極大損失。因此,網絡的復雜性,是高校的安全保衛面臨重重挑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人們的消費觀也出現了質的變化。當下的大學生家庭經經濟條件總體變好,加之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值的增加,學生手頭的錢自然多了,這既養成了學生大手大腳花錢的不良習慣,也成為犯罪分子關注的對象。由于大學生的社會閱歷較淺,對風險的預估能力不足,犯罪分子利用網絡向他們許以高額的回報,誘騙他們投資入股,炒作基金等形式,詐騙他們的錢財。不法分子利用大學生好奇心強,開發多種帶有色情暴力的付費游戲、直播,侵吞學生金錢,腐蝕學生心靈。無節制的花銷,高校學生往往出現“青黃不接”“寅吃卯糧”的現象,投機分子便利用網絡平臺推出“裸貸借”、“校園貸”等項目,誘騙學生上當,承受高額的資金利息,最終很多學生不看重負,弄得悲慘下場。
中國傳統的教育過度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尤其在選拔評價機制下,學校為了升學需要,幾乎壓縮了與升學無關的課程,在緊張的高中階段,安全教育被邊緣化。這樣的教學氛圍下,教學不提,教師不教,自然學生不學。基本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缺乏,對安全隱患不能預判,對安全事故不能處理。有調查顯示,高校學生能正確使用滅火器的幾乎為零,甚至有學生連報警電話和交通救急電話都不知曉。加之高中教學環境相對封閉,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膚淺,在進入高校后,學校的安全教育一時難以彌補,學生受到社會不法分傷害的概率仍然居高不下。
學校要高度重視,將安全保衛工作納入學校的基礎性和日常工作來抓,充分認識到,平安校園就是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是辦黨政放心、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是學生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學校要強化平安學校建設的領導,校長要肩負起此項工作的主體責任,健全強有力的組織機構,確保高校安全保衛工作落到實處。
平安校園的建設要有責任追究制度。學校要圍繞“一崗雙責”設計好全員安全的職責,要針對具體責任人制定考核獎懲機制,讓此項工作和教職工的政治名譽和經濟利益掛鉤,這樣才能調動起人人講安保,人人抓安保的積極性。
安全保衛工作不單是“人防”,在科技進步的時代,“物防”和“技防”同樣重要。學校要在器械和設備的添置上投入足夠經費,學校在開學之初,要預算好安全保衛工作的開支,做到專款專用,讓高校安全保衛工作有著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科技保障。
總之,在復雜的形勢下,高校應該站在講政治的高度落實學校安全保衛工作,確保師生健康學習和工作,為社會穩定和諧和家庭幸福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