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笑音
(天津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天津 300387)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各種信息與社會思潮的滲透,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因此,高校要加強學生黨建工作,強化思想引領,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政治意識和黨性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擁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愛國情懷的新青年。
入黨動機是加入黨組織必須考察的因素,它是申請人思想的真實反應,也是入黨動力的來源。現階段,很多低年級學生對于入黨的理解比較有限,他們之中有些是迫于家人的要求,有些是盲目跟風;較高年級的學生思想相對成熟,但在西方文化沖擊、其他思潮滲透、就業壓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他們的價值觀受到影響,部分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帶有明顯的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色彩,入黨動機不端正,與入黨的要求相違背。這些學生僅僅是形式上入黨,思想上并沒有入黨,從而導致入黨前后表現“大相徑庭”,直接影響黨員隊伍的建設。
高校發展學生黨員時,普遍重視學生發展前的表現和狀態,常常忽視黨員發展后的培養與教育1。“重視入黨前發展,輕視入黨后培養”的錯誤觀念和做法直接造成部分學生黨員黨的理論知識水平較低、組織生活散漫,長此以往更會導致黨員政治意識淡薄、脫離群眾、黨支部凝聚力下降等問題,嚴重影響黨員先進性和黨支部建設。
黨支部書記是黨支部的領頭人、責任人和監督人,承擔著支部建設、黨員培養等重要責任2。由于編制、經費等原因,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多由輔導員或學生黨員兼職擔任,很少設立專職的黨支部書記。輔導員日常工作繁忙,投入到黨支部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加之,部分輔導員、學生黨員對黨務工作業務不夠熟練,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陷入困境。
黨的組織生活通常指黨員參加所在支部的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會,是黨的生活的一部分。黨的組織生活對于提升黨員黨性修養和黨支部凝聚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多以會議學習為主,缺乏趣味性、形式單一,難以滿足當今大學生對黨組織活動的需要,學生參與熱情低,組織生活流于形式。
高校在考察學生入黨動機時,不能僅停留在對黨理論知識的考察,而是要深入實際,全面了解學生的日常表現。例如,能否幫助弱勢群體、樂于奉獻,是否團結同學、熱愛集體,是否能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等。只有從學生的日常實際入手,才能準確把握發展對象的入黨動機3。
高校應引領學生深入學習黨史、黨章,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進性,提高對黨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讓學生真正地從思想上入黨。
高校做好學生黨支部建設,除了要加強教育和管理,還必須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一要健全黨員發展制度,“多方考察,綜合評價”,不僅要與發展對象的室友、同學和任課老師了解其實際表現情況,還要與學生會、團支部了解其參加活動、社會實踐等情況。二要建立入黨后的培養制度,做好黨員的長期教育工作,使黨員教育常態化。三要制定黨員監督管理制度,對于表現優良的黨員進行表彰,對于存在問題的黨員要進行批評教育,按照規章制度嚴格執行獎懲措施,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幫助黨員不斷進步。
黨支部書記是黨支部建設的主要負責人,對高校黨建工作有著重要作用。高校要重視學生黨支部書記隊伍的建設,有條件的高校,應設立專職的學生黨支部書記;若不能設立專職人員,則應選擇空閑時間較多的優秀教師擔任,讓黨支書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黨建工作中。高校可以通過沙龍、講座、素質拓展、工作坊等形式,定期對黨支部書記開展專業技能、思想素質等方面的培訓,及時發現問題、彌補不足,提高黨建工作者的理論水平與工作能力。
當前大學生黨員多為“95后”,他們想法新潮、喜歡新鮮事物,高校必須要創新組織生活的內容和形式,才能提高吸引力,滿足大學生黨員的需求。學生黨支部在開展組織生活時要結合社會熱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采用報告會、研討會、宣講會等形式,提高針對性;可以通過集體參觀革命遺址、慰問抗戰老兵、黨員知識競賽、學生黨員講黨課等方式代替枯燥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學習和進步;也可以定期組織實踐活動,與社區聯合,開展幫扶、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黨員深入社會、深入群眾,培養學生黨員的奉獻精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學生黨建工作作為高校辦學治校的基本功之一,承載著樹人、育人的職責。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努力提高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是每所高校的必須課。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和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