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李虹譽
(大連華誼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工程造價的目的在于通過科學、先進和經濟的管理手段對造價進行管理控制,進而實現對最佳經濟效益的獲取。只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工程在造價管理方面暴露出諸多的問題和不足,如何利于現狀,快速改變原有的理念和造價管理方式,探索出適于具體工程的造價管理方法,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筆者通過調查總結,發現目前國內的工程造價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這樣三個方面:
顯而易見的是,現階段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存在體質相對落后的問題。一方面,部分管理者的思想理念并沒有發生轉變,在造價管理工作上仍然延續著指令性、綜合性和統一性的特征,將預算、決策和估算、概算相互分離,常常出現“花錢辦事”或者“少花錢、多辦事”等頗為傳統的理念和方式,部分行為甚至有悖于如今的市場經濟理念;另一方面,部分造價管理工程受到政府的哦過多干預。目前我國諸多造價管理被納入到政府的職能當中,多部門、多級別和多層次的管理模式一經形成便根深蒂固,難以動搖。在統一的、既定的政策和規范引導之下,各地各部門的造價管理行為受政府引導,雖然這樣一種管理模式有著固定的管理體制和方式,但是其內部形態日益復雜化,延續固有形態卻沒有彰顯出全新的活力和價值。
近年來物價上漲問題體現在各行各業當中,機械施工費用、材料費用及人工費用的上漲,更是直接關系和影響到工程造價管理的問題和現狀。這些變化雖然看起來是順應市場供求變化而產生的,但是本質上依然是因為沒有脫離固有管理模式而出現的,即沒有同市場價格變化相統一,促使工程造價與實際價值相背離。也是因為此,這些費用往往低于企業的實際支出和市場的實際價格,由此導致相關企業沒有辦法實現收支平衡,戳傷了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信息化是科技發展的必然選擇,工程造價管理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就現狀而言,目前我國工程造價的信息化建設水平頗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造價管理的效果。
首先,造價管理所使用的軟件較為單一、計算過程比較死板,大部分軟件只能采用套用定額、計算工程量的方式來實現造價計算,看起來功能上較為單一、靈活性有待提升;
其次,沒有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軟件設計,造價管理過程中仍然將軟件的計算功能作為核心。因為軟件的信息化程度不足,所以造價管理過程往往還是通過人力來完成的,久而久之導致造價管理與信息部門缺乏聯動,業務上缺乏有效銜接,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及時、不到位、不共享,影響造價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最后,造價信息的采集處理方式也相對落后,不統一的信息分類標準和不一致的保存方式、讀取辦法,都不可能促成統一的信息網絡的建成。久而久之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而且對促進效果的達成無益。
鑒于目前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筆者認為對其采取的完善策略,需要從這樣幾個角度來開展:
鑒于政府本身在造價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推進工程造價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首先要推崇政府職能的轉變,讓其減少行政干預。同時盡可能讓量價實現分離(分離定額消耗量與定額基價,解決原有“死價格”與“活市場”之間的矛盾,盡可能縮小工程造價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距),將將基礎定額制定出來,變計劃價格為指導價格,將政府對造價管理的直接干預變為間接性管理。其次,轉變企業經營體制,將企業真正意義上投放到市場經濟的浪潮當中,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
造價管理伴隨工程項目實施的全過程,無論是前期的策劃設計階段,還是中期的實施落地階段,抑或是項目建設后期的竣工驗收階段,其間所有設計的造價管理都要按照標準實施科學管理。尤其是在工程建設的前期,在設計和前期的決策階段,要充分考慮到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與設計人員做好前期溝通,在實地考察、現場觀測的過程中,盡可能避免后期變更情況的出現,以免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加強工程造價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工程造價管理者不二的選擇。
首先,加強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設,需要集和各部門的力量,構建專業、統一和規范的信息化標準體系;
其次,制定工程總價管理信息化總體規劃與目標,分階段、分層次加快信息化集成設施建設。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各個指標體系進行明確化處理,具體包括系統運行指標、技術指標、維護指標等。建立工程總價數據庫,畢竟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隨著技術經濟指標數據與基礎數據的不斷增多,建立如此的數據庫,可以在各個部門之間進行數據共享,對其更為精準、及時和高效的分析,將會為決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
總而言之,工程造價管理是當前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加強造價管理不是單純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項目相關的全體人員、單位甚至相關政府部門同樣予以重視和關注的大問題。唯有如此,工程造價管理才能真正意義上達成實效,促進企業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