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林珊
(河南省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00)
圖書館作為促進文化知識傳播和思想文明交流的重要公益服務機構,在國家建設事業和服務百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代賦予國家發展和百姓需求新的內涵,每年新增圖書館的計劃也應時而變,尤其在新館位置選擇的首要關口上,必須以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各方面的影響因素,科學的判斷有利條件,才能作出合理的選擇,使圖書館在建成運營以后真正能實現其目標功能。
在城市規劃的新增建設中,圖書館的新建布局不論從自身需要還是功能實現上都要以人的因素為最根本標準,圖書館的規模和數量都要以服務人口的數量為首要判定指標,例如一個城市的服務人口為150萬,對應的,應建有一座大型的公共圖書館,中型館以每50萬人口為單位建一座,小型館則每20萬人口就應建有一座,按照這種方法推算,再結合實際已建館的情況,就可預知需要新建館的規模和數量,做好服務人群覆蓋方面的計劃,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配套功能區域的劃分。在具體的新館位置選擇中,我們從人的角度出發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在我國,圖書館屬于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其選址基本都是由政府來決定的,政府主導往往帶有政策性和政治色彩,很難充分的從群眾的角度出發去選擇位置和設置功能,達不到完全遵循人本原則,有些圖書館出現服務盲區或服務重疊的問題蓋因如此。因此,在新館選址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廣大讀者的意見和需求,真正將以人為本的原則落到實處,以最大化的實現圖書館的服務效應。
供需平衡原則即明確讀者的需求,使圖書館的服務供給能夠滿足這些需求,實現供需平衡的狀態,以使圖書館資源得以充分利用,讀者的滿足感得以提升。具體上,就是將圖書館覆蓋區域內讀者對其各方面服務需求做具體的量化,根據量化結果分析調整各方面供給的量和度,例如在人流量較大、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就要考慮提供的服務是否能跟上讀者需求,如有差距就需要調整。如形式上自助借閱的快節奏方式可能更符合需要,應適當增加自助借閱窗口。相反的,在人流量小、交通不便的地方,圖書館就要優化功能,加強宣傳引導,創造特色服務,以從提升對讀者的吸引力上達到平衡。
圖書館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公益性質,決定了在其從無到有的最初選址設計過程中也必須遵循平等性原則。如圖書館學五定律中的“每個讀者有其書”所釋,應考慮到對全民讀者的平等性,尤其是對于人流量小或經濟文化不發達的偏遠地區,不應忽視人們對閱讀和學習途徑的渴求,在這些區域也應布設一些相應規模且借閱流程簡潔的圖書館,讓偏遠地區的人們也能享受到平等閱讀權利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圖書館的功能覆蓋區域,有利于挖掘潛在讀者,提升圖書館的形象和影響力。
圖書館服務的首要宗旨就是方便群眾,因此,在選址時,首先應考慮的就是夠能最大程度上方便讀者。從距離方面考慮,按照距離衰減規律,讀者所在位置與圖書館的距離是與其使用概率成正相關的,位置越靠近圖書館,應用圖書館服務的頻率就越高。而交通便利,人流大的黃金地段常會存在用地緊張等情況。因此在圖書館建設選址時,要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之上再尋找最方便讀者的最佳位置,使圖書館盡可能的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圖書館功能是通過用戶對其閱讀等服務的體驗和設施的使用來實現的,服務對象是其業務開展的核心,因此服務對象是圖書館選址的首要參考因素,圖書館在選址和設計之前必須對當地人口密度,人流量大小,人員年齡結構和閱讀需求做充分的調研,根據調研結果選擇人口密度和人流量相對較大的地理位置,并隨其年齡結構掌握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為館內功能規劃做好準備。同時,應著重考慮現階段已建成的各類圖書館的點位和發展情況,確保新館與各類已有圖書館的服務功能、范圍不重疊、不沖突,并可對應服務對象設定一個合理的范圍量,例如在城區建館,應確保館周圍的可服務人口在5-10萬人,以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優化配置。
地理位置因素的考量主要是看所選位置的交通情況是否便利,便利的交通條件,特別是一些交通網絡節點的位置即方便于讀者的往還,也方便館需物資的運輸。同時還要注重位置的開放性,盡量選擇開放性好的位置,在半開放或封閉的區域最好將館門設在外部明顯的位置,以更好的引起經過人群的注意,縮短與潛在用戶的距離感。
圖書館的輻射區域是其選址時必須參考的另一重要因素,由于我國已頒布實施了相關的規定和標準,這便成為了一個硬性的指標性因素。例如《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和《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將小型圖書館的建設標準定為服務人口在20萬之內,服務半徑為2.5公里內的覆蓋區域,路程不宜超過20分鐘。選址時就應衡量圖書館所處位置輻射面積內的商業區、居民區、學校的數量等情況,選定能覆蓋最多需求點,并能均衡服務效益的位置。
新館周圍的環境對其位置的選定也有著重要影響,在對環境進行考察時應特別的分析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情況,文化基礎設施越薄弱的地方,人們對文化服務需求和渴望值越高,也就越適于圖書館的創辦和功能的施展。在這樣的位置建館不僅是對人居環境的有益補充,也將為圖書館擴展服務效益提供更大的空間。
運營條件是新建圖書館的選址和設計最不能忽略的因素,在建設開始之前對選址區的占地成本、水、電等能源供應系統需改造程度,消防安全等運營條件的分析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綜合服務條件選取運營適應度較好的區域,更有利于節約運營成本,便于圖書館合理規劃功能分區。
做好圖書館位置的選擇和設計對于充分發揮其服務功能,為其今后的自身發展打好基礎有著重要的意義,綜合上述原則和影響因素,在新館的選址及設計時可參考以下方案
這樣圖書館就能以該大型社區的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方便周圍居民使用的同時,會在一定意義上形成社區的特色環境,并且通過對外開放促進輻射區域內其他用戶與該社區服務人群的文化交流,提升圖書館的影響效應。
行政中心一直是社會大眾和新聞媒體關注的重點區域,在行政中心的附近選址建館,更便于政府集中管理,而其形成的文化氛圍,極易引發輿論探討,對讀者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借助該處的政治性質,圖書館的受社會重視程度和曝光率將非常高,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圖書館自身管理更加規范和精進,拉近與政府的溝通和距離,在此興建的圖書館為發展踏出的每一步都將無比堅實。
這些地方人流匯集、交通條件便利,方便讀者到館,也利于擴大宣傳,提高圖書館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讀者。鑒于現代社會人們快捷奏生活方式的需求,選在這些地方建設的圖書,其借閱方式的提供應盡量以快捷自助為主,以確保用戶在較短時間內能方便快捷的完成借閱和還書流程,既能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又能促進圖書資源的快循環利用。
注意:根據《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第17條和第18條規定,圖書館新館的選址在滿足環境適宜和交通條件便利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建設規劃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基礎的地質水文條件是否滿足建設需要,市政配套設施和能源供應能否提供持續穩定的保障等。另外,為加強環保理念的植入和滲透,創建更優美閱讀環境,圖書館必須加強綠地美化建設,使綠地覆蓋率達到30%~35%的標準范圍。
當然,圖書館新館選址還有其他如醫院和公園廣場等可考慮的選項。具體的選擇還是要在具體分析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充分的研究和論證興建目的和運營條件,形成可行性高的建設體系方案,以便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將設計付諸實踐。
圖書館位置的選擇是其發展的根基所在,科學的選址必須經過全面的考察,系統論證其可行性,使圖書館最大程度發揮其功能,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為完善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