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慶
(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學區中心校,河北 平泉 067500)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變成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話題。
在小學階段教師對學生數學教學時只要把以下幾方面做好,學生就一定能夠成為佼佼者:
學生在計算中常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看錯抄錯題目;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加、減、乘、除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做完題不回頭檢查等。針對這樣的不良學習習慣,我們首先要讓學生把每一題讀清,每一題的每一字,不許多加也不許少字的讀,只要這樣,學生才能夠靜下心來讀,出現多字和少字的情況者都是因為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所以我們必須要讓他們把貪玩的心安靜下來,這就需要長期的一些培養,只有把題讀清了,才能夠有正確的解題思路。其次,我們也要長期培養孩子們的口算能力,每天讓學生們口算20題左右,讓他們把口算能力達到一種定勢,看到7+9時,就知道等于16,看到3X9時就知道等于27。只有在大腦深處積累這樣的能力,在學習中才能夠準確的把每一個計算做到精確無誤。最后就是我們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驗算習慣。
學習數學,不是靠一些死記硬背所能解決的,一定要把孩子們的思路開闊起來,這樣就需要一些學習方法與技巧。把一些知識點編成一些易記句,例如:二年級有關線段的知識點編成“兩端點,一直線,可測量,不可缺”這樣的口訣,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把線段的三個要素全部記住了。學生就知道一個線段一定有兩個端點,而且是一條直的,并且是可以測量的,只有滿足這三個條件,這才是線段。再例如測量物體的長度編成:“0齊邊,尺要平,物體長,右減左”。一個物體的長度是多少,首先測量的時候,要把尺放平,然后把尺子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邊,再看尺子的另一端的刻度,就知道物體長了,如果沒有0刻度的尺子,只要把右邊對齊的數值減去左邊對齊的數值,這就是物體的長度了。
教師要善于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們的優點,特別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當他們有一丁點進步時,只要老師能夠及時進行一些表揚和獎勵,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這個學生會逐步走出這些困境,而且在教室里樹立一些榜樣,也能更大的提升全班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閃爍。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加鼓勵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發展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