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強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大渡口支行,重慶 400084)
從近年媒體披露的農村金融機構發案情況看,農村金融機構干部員工“八小時外”違規違紀主要表現為違反政治紀律、違反廉潔紀律、違反生活紀律、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案特點主要為:一是從案發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貸款、存款和現金業務方面。二是從發案時間看,絕大多數案件都是發生在八小時之外,發案當事人多數存在民間借貸、賭博、購買彩票,以及一些員工與典當行、小貸公司、投資公司、擔保公司等非正常資金往來,入股投資經商辦企業,個別員工為組織存款而出借賬戶等。三是從作案人員看,主要為一線基層柜員和基層管理人員,這些人員身份復雜,有在編人員,也有合同制人員甚至有臨時人員,這和部分農村金融機構復雜的人員構成相吻合。
部分領導干部對員工“八小時外”監督管理問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把干部員工“八小時”外管理納入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內,“八小時外”基本上是“三無”管理,即無管理人、無管理部門、無管理制度,員工八小時之外更側重于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即使采取一些措施,多注重形式,不注重結果。
從國家層面看,當前關于干部員工監督的規定不少,如《干部員工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關于進一步從嚴管理干部的意見》等相關規定,但這些規定并未對干部員工八小時以外監督的內容、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從行業內部來說,雖然銀保監會出臺《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職業操守指引》《關于加強銀行業基層營業機構管理的通知》及防范操作風險“十三條”規定等,但出臺的文件多是提出要求,缺乏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不強,仍缺少一個科學的、完整的、操作性強的制度規范。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監督權與職工隱私權的邊界和維度不易把握。員工在八小時外的私生活屬于法律保護范圍,應享有公民的基本權利,如人身自由的權利、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無權干預,操作上稍不注意就容易逾越邊界,給“八小時”外監督帶來很大難度。二是信息掌握滯后。干部員工居住分散,個人生活、交往復雜多樣,“八小時外”動態情況不易掌握。三是監督方法單一。如金融機構多是采用常規的信訪舉報路徑監督員工行為,方法少,監督重點不突出。經常性與員工溝通交流、家屬座談、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等沒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在編不在崗、長期請假不上班的人員沒有納入監督范圍,在內部管理上存在失控問題。還有部分單位負責人“護犢”心強,或者是出于“家丑不可外揚”的心態,對輿論和社會監督內心有抵制情緒,致使小問題拖成大問題,最終形成重大案件。
盡管“八小時”外員工行為管理難度大,但農村金融機構必須狠下決心,從以下六方面著手,不斷摸索經驗,尋找一條“八小時外”監督管控新路徑。
把黨員干部員工“八小時”外監督管理納入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是本系統員工“八小時”外活動監管的第一責任人,重點負起監管職責。黨委班子其他成員應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了解掌握分管或聯系部門和單位的黨員干部員工“八小時”以外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糾正和報告。紀委要切實負起專門監督責任,協助黨委(黨組)開展對黨員干部員工“八小時”以外活動的監督,把各部門、單位員工“八小時”以外管理作為單位負責人述責述廉述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干部日常監督管理的重要內容。建立干部員工監督工作例會制度,定期研究、交流、總結黨員干部員工“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工作情況,總結經驗,查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
重點建立完善五項制度。一是健全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定期匯報制度。要求黨員領導干部把個人愛好、生活習慣、社會交往、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家屬子女等重要情況上報組織備案。二是制定《干部員工八小時外行為規范》。對干部員工“八小時”以外的活動做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列出負面清單。健全承諾機制,每個干部職工(含內退職工)須簽訂“八小時”外行為承諾書,承諾履行“八小時”外應遵循的行為規范、杜絕不良行為。三是建立干部員工生活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要求干部員工在婚姻發生變化,操辦個人及直系親屬婚喪嫁娶等事宜及其它重大事項要提前向紀檢監察部門報告備案。四是建立健全舉報、獎勵制度。對于實名檢舉和堵截違法違紀違規行為的員工給與物質及精神獎勵。五是建立“八小時”外干部員工負面信息檔案。定期向公安、法院、信訪、社區等部門了解干部員工在社會治安、交通安全、征信、遵守公共秩序和社區管理等方面的負面信息,整理歸檔,作為干部監督管理及使用的重要依據。
一是認真組織開展員工行為排查。重點排查系統干部員工是否存在參與民間借貸、非法集資等行為,關注是否存在經商、賭博、超過個人能力購買彩票和股票、過度消費、過度負債、頻繁請假等異常行為。員工排查要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千萬不能流于形式,走過場。二是加強員工異常行為監測。在建立負面信息檔案的同時,在法規允許和授權范圍內,可通過查詢員工入職個人信用報告和定期查詢在職員工的個人信用報告,掌握員工貸款、信用卡、提供擔保等信息,以及是否存在逾期及違約記錄,及時了解員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對外擔保、高額負債、頻繁進行授信審批或擔保等方面的信息,加大對員工賬戶的監測力度。三是堅持開展談心活動。把對員工八小時以內的談心與八小時以外的家訪結合起來,了解員工家庭狀況、思想狀態,存在問題,對困難家庭給予經濟救助,消除員工違規土壤。四是及時分析處置。通過定期召開監督工作例會,對干部職工思想狀況和行為進行綜合評估,對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拿出應對措施,完善制度,建立案防長效機制。
一是發揮家庭監督作用。創新監督形式,通過發放家屬監督聯系卡、召開家屬座談會、開展家屬助廉等形式,引導和鼓勵干部家屬常吹“廉政風”,構筑拒腐防變防線。二是注重輿論監督。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通過門戶網站、媒體、行風熱線、信訪舉報等途徑,收集各類問題和線索,深挖細查,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引導媒體有序參與員工“八小時”外活動監督。三是發揮社會各界監督作用。建立特邀監督員制度,從社會各界聘請監督員,對干部員工進行監督,促使員工規范履職行為,提升服務質量。
一是制定實施干部員工“八小時”外行為監督考核辦法。把干部員工“八小時”外行為管控工作納入各單位、部門年度目標績效考評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內容,紀檢監察部門負責對各單位干部員工八小時以外實行積分管理和考核,強化結果運用。二是建立干部員工八小時以外監督責任問責機制。對干部員工違反八小時以外廉政規定,或因干部員工“八小時外”行為風險管理不到位引發案件或風險事件的,要從嚴問責,并追究未能發現問題或沒有履行監督職能的主管領導責任。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運用黨建文化凝聚人心,實現黨建文化、銀行文化、廉政文化高度融合,提升農村金融機構文化軟實力。二是建立員工交流平臺,綜合運用培訓講座、“文明家庭”評選、廉政文化宣傳等方式,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動,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理念和良好氛圍,提升員工忠誠度和幸福感。三是多層次、多形式開展常態化的員工活動,如八小時外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客戶聯誼、讀書演講、文藝表演、社會公益活動等,深化八小時外文化活動內涵,培養干部員工良好工作作風和生活習慣,鏟除員工“八小時外”違規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