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張夢樂 羅趙娟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飛速提高,生活方式多樣豐富。在滿足基本衣食住行的前提下,居民們開始注重更多方面的需求滿足,如“快捷、經濟”的要求——如此,一次性產品應運而生。但雖說方便、快捷等要求得到了滿足,隨之而來的一次性產品的過度使用也會給社會造成種種不利影響。筆者此篇便就圍繞一次性餐具進行幾點簡要說明。
自1986年,一次性發泡餐具首次被投入鐵路中使用后,其便在我國迅速發展,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使用量已經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然而過度的使用給社會方方面面——環境、資源、居民健康等帶來許多不利影響。面對這一嚴峻形勢,人人都應有所意識感悟,從而從自己出發、從身邊小事做起以改善這一劣性現象。
不言而喻,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群體主要為上班一族和在校大學生。本研究僅以武漢工程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經對武漢工程大學內的一次性餐具使用現象進行調查,從其影響層面出發,討論研究出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量的可行性方案。
武漢工程大學在校學生為3萬余人,校內共有7個食堂。因個食堂的個窗口的人流量差異較大,此處按照每窗口日均銷量200以下、200-230、230-260、260-290、290-320、320-350、350-380、380以上分為8個標準選擇樣本,其中260-290、290-320兩個分類標準缺失,此,僅有6個樣本窗口為例。

武漢工程大學食堂一次性餐具使用情況不完全調研數據表

武漢工程大學食堂一次性餐具價格不完全調研數據表
從上述表格可知:1、就使用量而言,塑料淋膜制品的使用量最高(715份),pp塑料其次(290份),可降解塑料的使用量最少(150份)。2、6個樣本窗口在3類一次性餐具的選擇使用中,使用塑料淋膜制品的商家數量最多(4家);pp塑料其次(3家);可降解塑料最少(1家)。3、盡管各窗口所購買一次性餐具的單價并不統一,但總體而言,pp塑料的單價最高,可降解塑料其次,塑料淋膜制品單價最低。4、盛香煲仔飯的日均銷量位居第3位,但該窗口的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卻是最少的——原因在于其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服務為有償服務。
從以上數據發散至整個武漢工程大學,甚至我國其他高校,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規模不可不用“龐大”二字形容。若是放眼其他群體,則是何其可怕的一個天文數字,其對我國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方面會產生何種可怕的影響。十分遺憾的是,即使我國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以各種方法呼吁、提倡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但現在看來,其效果并不是特別顯著。因此,筆者以為從小范圍出發——武漢工程大學,結合從前的經驗教訓、各專家學者的理論學說和國內外的成功案例,再實驗采取一些可行性方案。以小規模的個人行為,影響和改變大規模的群體行為。
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危害:環境保護方面、衛生健康方面、學生經濟方面。
視覺污染,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盒、杯、碗等廢塑料制品在自然條件下短期內難以降解,而造成自然和景觀的破環,給人們視覺帶來不良刺激。由于一些學生的環境保護認識程度還相對較低,學校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也不夠高,所以即使校內環保工作者高密度作業,師生們也能在校園內見到被人隨處丟棄的已使用過的一次性餐具。這已經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視覺污染——不僅破環校園整體環境;而且影響師生對校園環境自然美的體會;同時也是對校園人文美的一大沖擊。
傳統的一次性餐具處理方法,即焚燒、填埋等,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不僅對環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同時這些有毒物質會通過空氣、土壤和飲用水進入到人們體內從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了。但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大量的科學驗證說明,在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過程中,同樣會產生有毒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如,因塑料淋膜制的一次性餐具(在武漢工程大學內使用量最大的一類)其外部為紙質外殼,內部為PE(聚乙烯)材料淋膜。PE為常見化工產品,其在70℃以下各項性能穩定,但在100℃-130℃會發現熔化。在這種情況下,PE會溶入食物湯汁中,進而進入人體。因其化學性質穩定,胃酸無法將其分解,所以會始終殘留在人體內。長期攝入PE就好像食入了一只塑料袋。更甚,如果該一次性餐具是由劣質材料制備而成,那么在接觸食品時其有害物質也會遷移至食品中,對人體的肝、腎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進而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調研發現,武漢工程大學的絕大多數食堂窗口均免費向師生們提供一次性餐具,但其食物平均售價卻略高于有償提供一次性餐具的窗口。由此看來,即使食堂窗口無償為師生們提供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餐具費用的最后承擔者仍舊為大學生。且對于這類型的食堂窗口,較高的食物售價是針對所有在其處進行消費的師生而言,即大學生無論是否選擇一次性餐具,他們的支出費用里均隱含了一部分的一次性餐具進價費用。雖然每次一次性餐具所花費用不足1元錢,但集腋成裘,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這仍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以每次需0.5元支付一次性餐具的費用為例,一日三餐即為1.5元,一月大約會花費45元。通常而言,一名普通大學生一年有8-9個月的時間在學校度過,所以一名大學生每年終究會有數百元花費在一次性餐具上。
筆者主要從3個方面提出若干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供給者方面、學生方面和一次性餐具處理方面。主要目的在于有效減少武漢工程大學校內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培養該校學生環境保護行為的良好習慣;呼吁大學生自主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愛護周圍環境,從而影響其他社會主體。
1.從供給源頭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從前期對武漢工程大學各食堂工作人員的訪問中得知,該校一次性餐具均是由各個窗口自行負責的、不定期的進行采購。這種采購方法無任何數量上的限制,一般用完以后立刻采購下一批。有效遏制一次性餐具在校園內的過度使用應采取減量優先原則,從源頭上控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因此,筆者建議可在武漢工程大學校園范圍內實行總量控制。各個食堂窗口的采購負責人可以以一個固定時間為界限,采購一定數量的一次性餐具;每個窗口每日限量的有償的向學生們提供一次性餐具。該方案若是能成功實施并得以有效監管,那么從長期來看,這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們使用循環餐具的良好習慣。
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初次實施該方案時的采購數量便應小于這段時間內在該窗口進行消費的實際用餐人數,到后期再逐期減少一定的供給數量。逐漸減少供給數量的目的在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會盡可能的避免食堂窗口負責人和學生們的逆反心理,從而更有利于目標的實現。
2.完善校內食堂的配套措施。
據了解,我國高校內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愿意使用學校食堂所提供循環餐具在于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不盡如人意。盡管根據《食品安全法》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食堂職工應對所有使用過后的餐具進行清洗與高溫消毒。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多數學校食堂的餐具在使用后并不能得到較為細致的清潔與處理,僅是匆忙洗刷后被放置進了消毒柜以待下一輪的學生使用。不得不承認,這種批量處理的餐具并不能給人留下較為良好的視覺感受。其次,武漢工程大學校內食堂還有著我國高校食堂另一點通病:用餐環境相對較差。由于武漢工程大學內的食堂規模均較小,在高峰期內,食堂餐桌的設置與實際用餐人數嚴重脫節——這導致了食堂內擁擠非常且過于嘈雜。同時因高峰期時,食堂職工并不能及時清理餐后垃圾,而過多食物殘渣在桌面上的堆積同樣也會降低學生們用餐體驗。因此,大多數學生為了有更好的用餐環境而不得不選擇將餐飯打包帶走。
對此情況,筆者有幾點建議:1、學校可以收取押金的方式向學生提供存放餐具的櫥柜,對衛生要求較高的學生可將自己的餐具存放于自己的小格子中以便用餐時使用。2、學校可以適當的擴大食堂面積,優化餐桌擺設,爭取在有限的空間內能適格容納最多的學生。3、學校應重視對食堂衛生的監管工作,并不能是只制定標準,而不監督其履行情況。筆者認為應促進學校食堂實行透明化工作,讓本校師生也參與監督的隊伍當中。4、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提升學生們的用餐禮儀——在窗口排隊點餐以提高點餐速度;公共場合內盡量將音量放低;用餐完畢后應主動將食物殘渣歸置垃圾桶內等。
1.有償提供一次性餐具。
根據需求動機理論,人的行為都是源于需求,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才轉化為具體的行為,使需求得到滿足。若要激勵武漢工程大學學生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同樣需要分析他們實行該行為背后的各種需求。根據期望激勵理論,當他們的這種行為能滿足他們的某種需求時他們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實行這種行為。從前期的調研發現,有償提供一次性餐具會適當降低學生對一次性餐具的需求。如盛香煲仔飯窗口有償提供一次性餐具(0.5元每次),所以即使從數據上顯示其日均銷量排列第3,但一次性餐具的用量卻是最低——由此證明第一點:價格對需求產生影響,使得學生們購買一次性餐具的行為減少。
再論,需要引起制定決策者注意的是,無形的消費會在一定程度上迷惑消費者,忽視費用支出而選擇消費;只有有形的貨幣支出才會起到抑制消費者進行消費的作用。當各食堂窗口明碼標出有償提供一次性餐時,這種標注就會提醒學生們考慮是否真的有必要進行一次性餐具的消費,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2.對自備餐具的大學生予以購買優惠。
近年來,不少商家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提升,開始發揮積極能動作用,為環保型社會建設承擔責任,有意識地提醒消費者在點餐時減少或避免一次性餐具的使用。2017年9月,餓了么外賣平臺正式推出了“無需餐具”的選項,用戶在訂餐時可選擇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截止至2018年4月的數據,餓了么外賣平臺已累計節約了1600萬份一次性餐具。又比如星巴克的“自帶杯”活動的推廣——星巴克一直以來都會給予自帶隨行杯的消費者10%-20%的環保優惠折扣,以切實鼓勵和回饋消費者的環保行為。不可否認的是,上述兩例均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支持和理解,同時也起到了刺激消費的作用。因此,筆者建議將其核心思想引進,改善后適用于武漢工程大學各食堂窗口。各個食堂窗口可以選擇多種方式回饋自備餐具的學生:對自備餐具的學生予以一定的折扣優惠,或贈送環保紀念品給多次購買均自備餐具的學生......
另外,由于武漢工程大學校內的實際情況為大多數學生選擇將食物打包帶走,而非直接進行堂食——此也是該校內一次性餐具過度使用的原因之一。因此,筆者以為可參考“共享經濟”的核心,在武漢工程大學校園范圍內推出“共享餐具”:學生們可以提前繳付一定數額的押金以獲得使用“共享餐具”的憑證,每次使用完畢且清洗干凈后交回相應的窗口,再由工作人員統一進行消毒作業以保證衛生。如此反復,在學生離校時可憑證退回押金。該方法不僅減少了學生們對一次性餐具的需求,也滿足了多數學生打包食物的意愿,同時還避免了一部分學生上下課途中不愿或是忘帶餐具的情況。但現如今看,該方案僅見雛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所以還需在仔細思考研究后,再在小范圍內試行。
“水至清則無魚”,一次性餐具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絕對的被禁止掉,只能采取逐步緩解、適當減少的方式。既然在校園范圍內還存在著一次性餐具,其治理方法也應在本篇文章討論范圍以內。
前期的調查顯示,所有樣本窗口均提供了以某幾種塑料(PP、塑料淋膜)為部分原料的一次性餐具。塑料一次性餐具的治理問題卻是當前塑料廢棄物治理的一大難題。據悉,我國對以一次性餐具為主的塑料廢棄物處理主要為填埋、焚燒、禁用和替代。但關于填埋,由于我國的垃圾產量大,并夾雜了大量廢塑料,使其體積龐大,降低了填埋場的處理能力。而在焚燒過程中,塑料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氣體,導致環境的二次污染,危及人類的身體健康。所以,各國都提倡將一次性餐具鑒別分離后回收利用,用于制作輕質建筑保溫材料,制作涂料、粘結劑、防水材料、改性瀝青,解聚回收笨乙烯及制作燃料等,熱熔再生和溶劑法再生……而為了便利中后期的垃圾處理人員對廢棄一次性餐具的環保型治理,在初始階段的處理也顯得重要、有意義起來——即每一位使用過一次性餐具的人都應參與到它的治理過程中來。政府以及社會媒體應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宣傳,加強人們環保意識讓每人都參與到塑料廢物的治理中來。而集中了社會新興力量的高校更是應該發揮其對學生專屬的管理與教育功能,樹立大學生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大學生們的環保生活方式。
毋庸置疑,廢棄一次性餐具的初步分類處理是需要學校、教師、職工以及學生們合作完成的,多方應協同發展、共求一個美好的校園環境。而筆者認為此處需要談及的是,該方法的順利實施是意識與行動兩者的統一。在意識層面上,武漢工程大學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媒體,發揮學生會等學生組織的主觀能動性。學校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學生們宣傳廢棄一次性餐具分類處理的理念,或以講座、廣播等方式向學生們闡述廢棄一次性餐具分類處理的優點......在長期的教育熏陶之中,大學生們將會養成主動將廢棄一次性餐具分類丟棄在不同類別的垃圾箱中的良好意識。同時在行動層面上,學校方面應在食堂、宿舍區域等多處設置多個丟棄不同類型垃圾的垃圾箱,以在行動上促進學生們的環保意識更好的發展與優化;大學生們也應積極了解一次性餐具處理相關知識,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對廢棄一次性餐具按要求進行分類投放,早日形成可復制、推廣至校園范圍外的餐具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當代大學生是一次性餐具使用的主力軍,過度的使用一次性餐具對各個高校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和對學生個人造成的經濟、健康影響日漸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重視。所以,各個高校結合自身情況提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是必然的。從供給、消費、初期治理三大方向入手,校園消費方與供給方進行有效合作應是各個高校治理一次性餐具過度使用問題的最佳選擇之一。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這一群體的思想、行為模式整個社會的影響意義重大。若欲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一個全民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以優化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理念為切入點是最為有效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