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瑜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郝莊中心小學,河北 邢臺 054300)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更好服務小學語文教學,以求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良好語文習慣的形成。同時,由于學生本身的個體差異,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從而有效地構建良好的教育教學模式,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下面將進行詳細的論述。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要素,經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教師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語文,培養其語文學習的能力。
在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當采取多種教學模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充分地利用多媒體等多種形式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地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興趣愛好真正成為其進行學習探究的內在動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創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的學習活動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現代信息技術為老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在備課,授課時,充分調動這些教育資源,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凡是沒有學會流利、有理解地閱讀的人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應當有意識地讓學生去廣讀、多讀。而這種教學必須要以大量閱讀的材料為基礎。因此向小學生提供豐富、適合閱讀資源的網絡教學成為了廣大師生的首選,從而為小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便捷有利的條件。
網絡教學依照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等諸多因素,多方創設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還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豐富有趣的網絡閱讀資源,這些資源圖文并茂,有聲有色,正好對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廣泛閱讀是養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前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例如,在講《桂林山水》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了解桂林山水,在教學之前,我教授學生利用互聯網收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從互聯網上收集到有關“桂林山水”的圖文影像資料,并在課堂上將這些圖文影像資料充分利用起來,學生被桂林山水迷人的奇山秀水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時此刻我又趁熱打鐵,將大量與桂林山水相關的資源網站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從中自由選擇閱讀。這些豐富的閱讀內容促進了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可見,在課堂上利用網絡廣泛閱讀,自由地汲取知識,不僅逐漸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合理恰當地使用網絡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達到一種自讀自悟的最佳境界。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大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強,在寫作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無話可寫的情況,寫出的作文不真實,情感表達不豐富,在作文考試中得不到高分。在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多是運用范文來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在作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多媒體信息技術還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技巧,多方面服務于學生的寫作,從而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交流與合作是促進學生能力進步以及發展的良好方法,因而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培養學生們的交流與合作意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立一個教學主題,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讓學生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小組間以及小組內部的合作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疑問,并將疑問在組內或者師生間提出,并通過合作的形式,利用互聯網把所提出的問題解決掉,這就是合作交流的最終目的。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時,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其最佳效益,為教育教學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