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華
(江西省上猶縣城區幼兒園,江西 贛州 341200)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做好對幼兒的早期性教育是基本工作目標。然而,由于我國傳統觀念較為保守,使得整個社會環境談“性”色變。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性教育成為了難題,尤其是幼兒方面的性教育,家長對其避之不及,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也十分保守。從幼兒的成長角度來說,幼兒沒有接受到正確的早期性教育,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還會增加幼兒受侵害的幾率,這對于幼兒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為了進一步保護幼兒的安全,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做好幼兒早期性教育工作的研究勢在必行。
從當前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模式來看,其在早期性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幼兒園對幼兒早期性教育的理念缺失,是其存在的最典型問題。幼兒早期性教育作為一項基礎的教育工作,其需要幼師、幼兒園在工作中以正確的觀念去看待。但受傳統人倫理念的影響,許多幼兒園和幼師都在逃避幼兒早期性教育工作。因為在他們看來對幼兒進行性教育是難以啟齒的,而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該懂的都會懂。在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下,幼兒早期性教育工作很難得以展開,幼兒的受教育權利也因此受到侵犯。
幼兒園早期性教育的方法錯誤,也是影響其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雖然,部分幼兒園、幼師能夠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開展早期行教育工作。但他們的教育方法十分保守,總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對于幼兒來說,早期性教育內容與其它知識沒有任何區別,原本自然而然的教育工作,會因為他們過度的行為表現而變得神秘,這會導致幼兒的學習觀念出現偏差,這既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幼兒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想要完成幼兒早期性教育工作,做好對幼師教學方法的糾正至關重要。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兒園早期性教育問題的出現原因頗多。想要解決幼兒園早期性教育問題,我們就必須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對策,為此加強對以下幾方面工作的研究意義重大:
想要解決幼兒園幼兒早期性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改變觀念是基礎措施。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要認識到早期性教育與其它幼兒教育內容在本質上沒有區別,相比之下其價值反而更高,所以出于對幼兒身心健康的考慮,我們必須要正視幼兒早期性教育,并將其納入到常規幼兒教育工作體系當中。在實際工作中,幼兒園要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為他們設計符合認知水平的早期性教育內容,以系統的方式將早期性教育工作呈現出來,給予幼兒一個正確的學習認知。與此同時,幼師還要加強在其它教學工作中對幼兒早期性教育的滲透,實現早期性教育工作的多元化融合,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全的早期性教育環境,以確保幼兒早期性教育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加強于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糾正他們的錯誤思想,讓他們能夠正確的認識幼兒早期性教育工作,并與我們站在同一戰線上,主動的配合和輔助幼兒園開展早期性教育工作,由此做到依托家園共育模式,提高幼兒早期性教育工作效果。
開展多元化教育模式是提高幼兒性啟蒙效果,實現幼兒早期性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幼師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教學指導者作用,通過系統教育和滲透教育兩種教育策略的雙管齊下,來完成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在系統教育方面,幼師要通過最常規的說教模式,來讓幼兒了解自己,并形成基礎的性意識,明白什么叫男女有別。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幼兒校園生活的體驗,來強化他們對于性知識的了解。例如在上廁所時,男生和女生是分開的,幼師就可以借此讓幼兒明白男生和女生是有區別的,女生的洗手間男生不可以進,男生的洗手間也不可以進。而且上廁所是非常私密的行為,需要獨立完成。在此基礎上,幼師一定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杜絕家長與幼兒之間過于親密的行為,例如3、4歲的女兒還和爸爸親嘴,4、5歲的幼兒還與父母同住等。我不否認這是家人之間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但從幼兒教育角度來看,其會造成幼兒早期性觀念的混淆和缺失,所以必須予以杜絕。讓家長真正的在家中構建起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做到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以確保幼兒早期性觀念的正確形成。
綜上所述,做好幼兒早期性教育工作的研究是幼師的基本職責,其對于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師必須要發揮出自己的教育工作者作用,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他們能夠在自主認知前提下,獲得良好的性教育啟蒙,從而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通過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起幼兒早期性教育的家園共育模式,真正做到為幼兒的身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幼兒教育事業水平的進步帶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