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習總書記提出的這48個字是新形勢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要認真研讀、體會并吸收,要努力扛起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習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提出“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8個字,是對新聞輿論工作職責提出的要求,要求媒體認識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而要做到這些,要求媒體要姓黨,新聞工作者也要“姓”黨。[1]
新聞工作者“姓”黨,是指新聞工作者要信仰黨、信仰黨的意志和主張,要在思想、政治、行動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現在我國絕大多數新聞工作者都能做到這點,但始終有一部分新聞工作者并不能做到。比如,畢福劍原本是一位廣受大眾喜愛的優秀主持人,但2015年4月網上卻流傳開一段畢福劍用調侃的方式損害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形象的視頻,此視頻當時在國內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畢福劍本人也因此遭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唾棄。因而新聞工作者不論從自身出發,還是因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所賦予的職責和使命,都必須端正思想,要跟黨走,信任黨。
“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是習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的要求,新聞媒體要達到這些要求,新聞工作者就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到群眾中去。在當前的新聞工作的實踐中,新聞工作者要想密切聯系群眾,到群眾中去,不能再簡單模仿20世紀90年代的做法:重視讀者來信,在生活中多和群眾打交道,建立廣大的通訊員網絡。而是要結合目前的時代環境,體會當前的媒介環境,做出更多的舉措?,F在已到了新媒體時代,看紙質報紙和電視的群眾數量在不斷減少,網民的數量越來越多,“兩微一端”、移動短視頻成了群眾的新寵,因而新聞工作者必須結合群眾的喜好和科技的發展,采取些新的方式來聯系群眾。比如,新聞工作者可以在“兩微一端”、抖音、快手等上創建賬號,多在這些平臺上和群眾互動,通過它們體會群眾的心聲。同時,新聞工作者也要多多觀察、學習網絡大V,學習他們是如何獲得群眾的青睞的,借鑒他們的優點以保持新聞工作的先進性。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新聞工作者也必須經常和群眾打交道,也要了解現實生活中群眾的特點。[2]
孟子曾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行業也有行規。新聞工作者要想扛起習總書記提出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必須要始終恪守新聞職業規范,這也是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伴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越來越泛濫,新聞工作者面臨的挑戰不斷加大,人們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考證新聞的真實性,然后迅速將新聞發布出去。但由于信息的泛濫,使新聞工作者很難一一考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并且有些信息看上去又極其真實、重要,因而使得有些新聞工作者在沒有考證信息真實性的情況下就報道了這些“新聞”,虛假新聞就應運而生。要杜絕這一現象,做到習總書記說的“澄清謬誤、明辨是非”,新聞工作者就必須始終恪守新聞職業規范。
如今,世界發展愈加迅速了,新聞行業也發展迅猛:新聞制作越來越精良,新聞傳播越來越迅速、準確,新聞反饋也越來越及時,受眾對于新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形下,新聞工作者要想扛起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也愈加困難,因而新聞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以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3]
首先,新聞工作者要把握新媒介的特點,要學會使用“兩微一端”,利用好新媒體這個平臺;第二,新聞工作者要經常洞察新聞界的新動態,認識新聞界的變化,學習借鑒前沿媒體的做法,努力制作更受大眾喜愛和關注、更有意義的新聞作品;第三,新聞工作者要積極學習新技術,并嘗試將新技術融合到新聞中以提高新聞的質量。比如,當前新聞工作者需要積極學習VR技術,嘗試制作VR新聞,不斷改進現在的VR新聞中的不足。第四,新聞工作者要始終保持虛心,多聽多看世界優秀新聞作品,虛心聽取優秀同行的建議,學習優秀同行的做法,努力提高新聞制作的基本功。第五,新聞工作者中的先進分子也要加強外語的學習,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學習鑒其他國家優秀新聞工作者的做法,努力做出能走出國家的優秀新聞作品,爭取實現“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近年來,習總書記反復向共產黨員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其實也應該送給所有的新聞工作者。在新形勢下,新聞工作中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挑戰也不斷增強,但新聞工作者身上肩負的黨和人民的寄托是始終沒有變的,因而新聞工作者必須不忘初心,始終堅持新聞理想,只有這樣新聞工作者才能在誘惑和挑戰中依然頑強,始終朝著自己的新聞理想而奮斗,為黨和人民而奮斗。有償新聞現象總是屢治不止,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新聞工作者在工作后漸漸忘了初心,竟把經濟利益放在了新聞工作中的第一位。因而不論形勢、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新聞工作者始終都要銘記自己出發時的目的,新聞工作者是要為黨和人民服務的,真實永遠是新聞的生命,任何時候都不能背棄新聞的本質和黨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