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峰
(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黨校,重慶 405200)
養老機構,其實是一個社會養老專有名詞,主要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他既可以是相對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于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目前,養老機構主要有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護理院等類型。
眾所周知,老齡化的問題已經變得尤為嚴重,如果不及時得以解決,將會嚴重影響到地區經濟的發展。為此,重慶周邊部分區縣,如:璧山、潼南等都為此打造了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養老機構,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地區性的老齡化問題。但是,調查發現大部分養老機構存在配套設施不齊全、服務功能單一等問題,常見的就是護理人員只注重老年人日常食宿,而不提供醫療護理、文體娛樂等。比如:璧山地區的一些公辦社會福利中心,主要以服務傳統的社會救助對象為主,即供養那些國家認定的五保戶、“三無”老人等。
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服務人員的配置也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調查發現,很多服務管理人員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專業素養不足等問題。部分養老機構,因沒得到政府和國家的補助資金,以致于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不盡人意,而這無疑也間接地影響到了他們服務質量的提高。最常見的就是護理人員不僅稀少,而且也沒有一支專業化的護理隊伍,面對入院人群增多的問題,養老機構負責人并沒有注重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崗前培訓工作。目前,大多數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和老年人配比都低于1:10的標準,護理人員配備的不足將嚴重影響到養老機構工作的正常運行。
影響養老機構服務質量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還在于運行機制的不夠健全。尤其是一些公辦的養老機構,它們只是一味地依托政府財政補貼,而沒有去拓寬自身增收的有效途徑,因此,一旦遇到入院人數增多,養老機構運作資金就會出現嚴重不足等問題。如:管理崗位變成政府安置退休人員,老人供養水平和人員工資水平低下。
一是選址難。大部分民辦養老機構場所是租用的,選擇相對獨立而交通便利的地址十分困難。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在經營過程中,面對時常發生的傷病、死亡等重大問題,并沒提出相應明確的解決辦法。三是養醫結合難。大部分民辦養老機構規模小,軟硬件設施跟不上,常見的有:入住的老年人看醫用藥無法就地刷醫保卡,從而造成了一系列看病難等問題。
以前,老年人入住養老院,子女通常是考慮到價格,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以及經濟收入的增加,養老機構的硬件條件和服務質量都將成為重要的參考標準。因此,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區縣養老機構各類服務設施設備,從而使得養老機構布局和設施更加合理,最終也才能有效滿足當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了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及時的醫療服務,養老機構可聯合重慶市區的一些醫學院定向培養專業的看護人員,也可依托區縣級醫療機構和重慶市大醫療機構精湛的醫療護理技術、先進的儀器設備、優秀的管理團隊。總體而言,只有注重養老機構的設施和服務功能的完善,才能夠有效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
為積極響應國家有關部門的號召,推進重慶養老機構規范化管理,提高養老機構管理服務水平,重慶市制定出臺了《重慶市養老機構管理服務標準(試行)》,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進行了相應的規定:護理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配備比例一定要符合要求,否則將對其加大處罰力度。如:針對生活能夠自理的老年人,人員配備的比例應該不低于1:10;針對需要半護理的老年人,人員配備比例則不應該低于1:5;針對需要全護理的,配備比例也不能低于1:3。
此外,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除了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外,還應該熟知相關的醫療政策,這樣才能確保部分病患者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采用更加合理的解決對策。
雖然目前重慶地區的部分養老院存在內設醫療機構,但是整個養老機構的運營機制還依舊不夠完善。尤其是部分工作人員,其服務內容和手段的不科學,嚴重影響到養老機構的正常運行。
在此背景下,養老機構的負責人一定要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探析。比如:按照相關規定,養老院如果沒有內設醫療機構,其機構聘請的醫務人員即便持有有效的《醫師執業資格證書》,也絕對不能行醫。為此,養老機構聘請具有專業資格的醫務人員,其工作也只能限于預防、保健、查房等內容。又比如:在一些區縣養老機構,如果沒有內設醫療機構,那么就要按規定與附近的醫院掛鉤,并通過簽約方式為住養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即當養老機構的老人遇到病患問題,其簽約的醫院應該給予無條件的幫助。
總之,只有約束相關人員的工作行為和內容,并在相關問題的處理上采用比較科學的方式,才能有效完善整個養老機構的運營機制。
目前,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是存在重重阻礙的,因此,想要獲得長遠發展,還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提供必要的支持。近年來,重慶在這方面也做出了比較良好的表現:一是支持民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主要就是對民辦市級示范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時給予公辦機構同樣標準的補助,比如:每年給經濟薄弱區縣每家養老機構補助金額為15萬元,而其他地區則是10萬元。二是全方面的進行財政補貼。針對那些新建或者是改擴建的,且具有介助、介護性質的民辦養老機構,給予每張床位0.25-1萬元的建設補貼;甚至還對取得ISO質量體系認證的多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而針對民辦養老機構所收住的那些生活能自理、介助、介護的老人,同樣也會給予每人每月50元-200元的運營補貼;除此之外,政府還會考慮到民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筑面積,并提供20-6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建設補貼等等。總之,重慶政府的補貼力度是非常大的,從中也不難看出重慶社會各界對于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重視程度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