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 張稚平 李佳穎 馬恒芹 李婷婷 通訊作者:張碩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
中醫兒科特色療法(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diatric characteristic therapy)是指由刮痧、推拿、針灸、貼敷等傳統醫學手段組成的以治療兒科疾病為主并具有顯著療效的治療方法。中醫兒科具有療效好、花錢少、副作用小等獨特優勢[1]。在目前中醫、中西醫結合、西醫兒科并存的格局下,醫療市場行業競爭激烈,各種醫學診療、治療模式層出不窮,診療方法也是數不勝數,中國和世界各國中醫兒科的臨床工作發展很不平衡,相應的特色療法沒有發揮獨有優勢,雖有一些單位的中醫兒科迅速發展,但也有一些單位的工作卻在日益萎縮。
AR的發現是治療TNBC患者的一個重要進展。TNBC患者預后較差,又缺乏有效的分子治療位點,所以AR很有可能會成為TNBC的一個新的治療靶點。
隨著近幾年中醫事業的蓬勃發展,中醫特色療法如雨后春筍般扎根醫院的各大科室,各地市醫院也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風潮,爭相將中醫特色療法融入到兒科疾病的治療中去。但中醫特色療法是否真正的融入基層兒科診療?基層醫院是否真正完成了改革時所設立的目標?基層兒科診療是否只是“雷聲大”而“雨點小”?基于此本研究以基層診療為契合點,對濟南市平陰區進行調研,匯總整理資料,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從醫院、基層群眾等不同層面入手,綜合了解目前中醫兒科特色療法發展現狀;發現基層兒科醫療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所存在問題尋求有關部門的幫助并對醫療中政策未能夠全面推廣等問題提出一定的建議,找尋促進中醫兒科特色療法基層轉化、基層發展切實可行的策略。
本次調查研究對象隨機選取濟南市平陰區的普通市民及醫院工作人員,調查采用發放在文獻檢索基礎上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以及條列訪談提綱的方式,通過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了解中醫兒科特色療法在基層的應用及推廣情況,調查員在調查過程中會核實信息的準確性,查看數據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篩查并標注市民針對問卷問題提出疑問的部分。
調研小組本著資料、數據收集多樣化以及實事求是的原則開展調查。調查方法包括對比總結法、文獻查閱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和實地考察法。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經篩查處理回收有效問卷372份,回收率為74.4%,達到預期理想回收水平。
認可度一直是評判一件事物或者一種模式是否受民眾歡迎的重要指標,經過調查得到的數據顯示,對中醫兒科特色療法非常認可的群眾占比調查總人數的22.77%,這與表示不了解中醫兒科特色療法的人數占比23.76%基本持平,絕大多數民眾都對該療法持比較認可的態度,還有5.94%的民眾表示不認可。這一系列的數據都顯示目前中醫兒科特色療法在基層的推廣度與認可度較低,雖有半數以上的民眾持認可態度,但仍有將近30%民眾對概念模糊或者態度消極。
在所有被調研基層民眾當中,男性為235人,女性為265人,男女比例約為1.13:1;年齡分布在26至73歲之間,在受訪者中,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50.17%,中年人(年齡在30到60的)占42.24%,老年人占7.59%,主要的調研民眾中分布在30到50歲。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他們對中醫兒科特色療法的認知程度比中年人低出多個百分點,這表明青年人雖接受能力較強,但受到年齡因素與需求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認知度不如中年人,甚至一部分青年人的認知度僅達到老年人認識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
構建南海海洋環境合作治理的第二個核心要素是一個處于中心地位的合作機制。在波羅的海地區,由所有沿岸國和受水區國家參與的赫爾辛基委員會是區域海洋環境治理的中心機構。這個機構在最初各方合作的信任和習慣尚未形成之時,起到了非常關鍵的橋梁作用,即為所有成員國提供了一個定期、定點、定向的交流、溝通和協調的固定平臺。通過這個固定平臺,波羅的海各成員國之間逐漸形成對海洋環保統一的理解和認識,定期溝通各方的關切,交流政策執行的進度,進而建立起長期合作的信任和習慣。
(3)大數據技術是核心,現代化感知設備是基礎,大數據技術與現代化感知設備的有機組合,才能實現生產的智能化,智能化選礦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對濟南平陰等地的實際走訪和發放問卷工作的開展,調研發現目前基層群眾對于中醫兒科特色療法有一定的了解度及認可度,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做好各村、鎮相關信息的收集、建立工作,有利于各地區取長補短,促進基層推廣工作更好更快發展。
任何學科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優秀的人才,中醫兒科學也不例外。因此應加大中醫兒科人才尤其是卓越中醫兒科人才的培養力度,確保中醫兒科學不斷進步,中醫兒科特色療法薪火相傳[2]。在談及民眾更想讓國家出臺或加強哪些政策來保障兒科特色療法的基層發展時,調查數據同樣表明,排在前兩位的仍是希望加強高等學府的兒科課程建設和醫院兒科醫生入職再深造,兩者分別占比60.07%和63.7%,可見民眾對醫院醫生的素質要求和對未來醫師人才隊伍的培養高度的重視。同時簡化兒科看病手續,加大報銷比例,建立走訪制度發展延伸醫療也是民眾比較關注的話題,也是近年來的熱點問題,在調研的過程中,民眾對這幾點的關注度雖較往年數據有所下降,但仍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
要解決基礎建設與政策兩者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協調問題,就要牢牢盯緊基層醫院的數據統計工作。建立完善的病例體系,為基層醫院配備數據統計人員,通過對醫院病人進行數據分析,計算出所在基層醫院應加強哪些科室的建設,同時利用政策給予的資金優勢,有針對性地進行基層醫療改革。在參考相關數據的同時,大力扶持中醫兒科科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兒科疾病專屬中醫門診科室,讓中醫兒科特色療法在一個相對高的起點進行發展。
在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之后,需要從大方向上把握基層中醫兒科特色療法推廣的規劃,明確整體布局。需要政府、醫院及相關部門加強支持、引導與監督,協調各部門,完善人員配置等方面的具體事項,部門與部門之間步伐一致,確保每一個環節的流程與操作準確、到位。
鼓勵基層中醫兒科科室發揮特色優勢,持續發展,精準優勢病種定位,做到宣傳工作到位,力爭把中醫兒科特色療法優勢病種全覆蓋。在服務項目、服務水平和服務模式上制定有針對性的差異化定位策略,同時結合自身具體特點,創立品牌和特色,加強科室品牌效應,讓中醫兒科特色療法深入基層民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