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強
(山西省高平市中等專業(yè)學校,山西 高平 048400)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xù)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能夠憑借自身的意志力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不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督促,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學習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性格,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在中職歷史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何現(xiàn)實意義?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自主學習”這一范疇本身就昭示著學習主體自己的事情,體現(xiàn)著“主體”所具有的“能動”品質;學習是“自主”的學習,“自主”是學習的本質,“自主性”是學習的本質屬性。自主學習強調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能動的學習,即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或不情愿地學習。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自立性”。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同,自主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歷史系的戴安娜.諾維茨教授說:“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覺醒來,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司馬遷說過:“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我國許多偉大的政治家、科學家都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古人說得更好:“學史使人明智”。由此可見,歷史教學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學習歷史,可以使學生愛國,可以使學生懂得怎樣做人,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明事理。因此,在中職歷史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未來社會中,所有人都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綜合實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目標的要求,學校和教師一直在做各種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在中職歷史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依然是教學的主要模式。教師很少或基本沒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在中職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新型歷史教學課堂要求中職歷史教師緊跟時代步伐,主動更新教學觀念,轉變師生角色。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歷史學習中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潮流話題引入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歷史不再是一種硬性課程,而是一種學習工具,為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研究感興趣的問題提供手段。在新型課堂教學中,師生處于相對平等的位置,增強互動、共同協(xié)作,在教學過程中鍛煉歷史綜合運用能力,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充分發(fā)揮探究精神,努力營造民主、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建立全新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歷史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在歷史教學中與學生共同進步、相互作用,推進學生自主學習進程。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比傳授知識更加有用。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的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新型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通過培養(yǎng)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特別是對歷史學習功底較弱的學生,加強學習方法訓練能夠有效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盡可能提出多種學習策略,以供不同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及知識掌握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在所有學生逐漸熟悉并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后,再鼓勵他們針對自我學習規(guī)律,對歷史學習策略展開探索,進而提高自主學習效率。
教學評價體系是否科學,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科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又直接影響著對學生的教學培養(yǎng)方式。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得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有條不紊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進而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符合自己學習特點與規(guī)律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不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分析自主學習情況,解答學生學習困惑,調整學習方法。在評價中,對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指正和引導,幫助學生調整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善于使用肯定的、積極的、富有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歷史的喜悅感、成就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習動力。
總之,在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變化,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為目標,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國家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