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保定市滿城區(qū)西茍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1400)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大概有以下幾個認知規(guī)律:一是注意力很難集中,持久性差,尤其低年級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如利用音樂、圖片、動畫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展示。二是思維發(fā)展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但其思維活動仍然具有明顯的具象思維特征。在記憶方面,低年級學生的具象記憶作用仍然非常明顯。在小學語文知識學習中,學生主要以接受教材中的文化知識為主,其中不乏需要學生用已有的直接經驗來進行具象思維的轉化。但這畢竟是有限的,故而將多媒體課件引入語文教學,能夠很好地彌補學生在抽象邏輯思維方面的不足。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主要就是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就居于重要的地位,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掌握,以此來制作出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并且可以按照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運用信息技術,從而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且以此來更好地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此外,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邀請一些專家來進行講解,使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認識到運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并且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進行培訓,從而加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并且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從而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都是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學的情況,這時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是比較小的,并且還不利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影響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需要結合不同的知識來營造不同的情境。在一些感性素材的影響下,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在上課多的時候,很多時候會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這就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的需要來營造相應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優(yōu)化小學閱讀教學水平。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應用,萬萬不能脫離了課本的內容。教師應當將主要的精力與時間放在鉆研教材與學生身上,尋找良好的教學方式與教學途徑。其實,不管是使用哪種方式來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都是為了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逐漸開始應用在小學教學當中,雖然這符合教學的要求,但是在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一定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的作用,需要把握好運用的一個度,從而能夠充分發(fā)揮運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大多數學生學習語文的軟肋,我們經常可以發(fā)現許多學生最怕寫作文,寫作時咬筆頭、皺眉頭、擠牙膏,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多媒體則為作文教學提供了有效的門徑,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
多媒體課件最大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能夠對文章結構和其內容整體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線性組織信息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設計結構方面來提升課堂實施的靈活性。在教學中采取非線性的網絡結構進行信息的組織,這種方式被稱為超媒體。而多媒體課件中采用超媒體結構來組織信息方式基本有三個要素,即節(jié)點、鏈和網絡。節(jié)點指的就是超媒體中存儲數據或信息的部分;鏈指的是鏈接,即通過鏈接的方式將信息素材相互聯(lián)系,實現跳轉;網絡就是由節(jié)點和鏈接所組成的信息結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網絡式的結構來進行課文教學,還能夠根據學生的臨場回答進行靈活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將傳統(tǒng)的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手段結合起來,精心鉆研教材,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地開發(fā)和利用多媒體課件,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語文教學的絢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