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茹
(石家莊市第五十一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挖掘文章背景應當從兩個方面做起,第一是時代背景,時代會造就文人,也會影響文人的寫作特點,時代既是作者所處的環境,同時也為作者提供寫作的素材。因此,挖掘文章的時代背景對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章深層含義來說至關重要。第二是作者生平,許多作者的文章是對他們生平經歷的復述和經驗總結,其中包含的許多至理名言也是他們經驗的副產品,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對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來說也非常重要。學生只有了解了一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才能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才能超越文字和時代的限制,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語文教學在評價的內容上擴大了作文的分數占比,增加了閱讀理解題的分量,甚至出現單獨的名著閱讀題型。這些變化迫使韻文老師的課堂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既要重視閱讀的量,更要重視閱讀的質,還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培養。
目前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能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改變“一言堂”教學模式,實行雙主體教學;師生互動教學;自主學習教學;探究性教學;原生態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不斷涌現,有走上素質教育正確軌道的趨勢。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語文教學的模式更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初中語文教學的春天終將到來。
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現在課堂已經打破傳統森嚴壁壘的師道尊嚴,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師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嚴,師生之間是一種教學相長的關系。師生雙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構建起一種新型的,良好的師生關系。
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提高將更有助于教書育人,同時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語文課堂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缺乏。改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被動局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努力,也需要語文教師自身的不斷努力。從知識結構、教學技能、技術手段,到職業道德、師生關系、人文素養,多方面提升語文教師的業務水準,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大多具有格律工整和韻律優美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為學生講解文章的大意,還要對其中的名句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讀出這種情感。例如,在教學《出師表》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講與諸葛亮有關的一些歷史故事,如三顧茅廬、空城計、草船借箭等,再對諸葛亮的生平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諸葛亮這一歷史人物的了解。然后,再讓學生朗讀全文,讓學生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來表現諸葛亮的赤誠之心。用循循善誘的語氣來朗讀諸葛亮于危難之際提出的治國之策,然后再用逐漸凄涼的語調來讀出諸葛亮對劉備的感激之情,用堅定的語氣讀出諸葛亮對后主的忠心和出師的決心。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諸葛亮忠貞不貳和為報知遇之恩不惜粉身碎骨的愛國情懷,從而達到有效利用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愛國精神的目的。
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傳統文化和古詩文之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構建直觀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當中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通過音像、視頻、圖片所形成的視覺沖擊來調動學生的感情,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內在精髓和中心思想,進而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教學《觀滄海》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先收集與滄海有關的圖片或者視頻資料,并將其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對曹操的生平事跡和文章的創作的背景進行簡單的講解,或者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的與曹操有關的歷史事件。然后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滄海壯闊的景象,并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學習《觀滄海》這篇文章。這樣能夠使學生對文章中描寫的滄海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并對曹操的雄心壯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的單向輸出,而是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僅能使學生更加積極,還能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處更加默契,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一是評價,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鑒定,也是促進學生與教師溝通的良好手段,它可以加深學生對自身學習狀態的了解,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效率有所提高;二是小組合作,小組共同探討問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還能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來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默契、升華感情。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深入透徹地挖掘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細心制定清晰明確的情感教育目標,為情感教育的順利實施指明方向;教師要在不偏不倚地圍繞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精心設計異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活動,為情感目標的順利實施搭建平臺;教師要在堅定不移地依托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引領學生情真意切地產生情感共鳴,為情感目標的順利實施延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