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飛
(河南鄲城縣張完鄉(xiāng)第一初級中學,河南 周口 477150)
初中生生理與心理正處于不斷成熟的階段,因此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初中生情緒不穩(wěn),很多時候容易沖動,但是當事情解決以后就會非常懊悔。所以在成長過程中,初中生心理是一個過渡的階段,此時學生的內心急需正確的德育為其生活與學習進行正確的指導,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
初中生在心理成熟中需要得到來自老師與家長的肯定,這也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點。青少年樂于表現自己,希望自己的說法或者想法能夠得到肯定,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教育的同時應注意到學生這一心理特點。
德育教育已經在各個學科之間有所體現,語文是學生一年級就已經設立的學科,學生對這門課程也較為熟悉,這就為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創(chuàng)造了先機條件。因此從初中生心理以及德育教育的特點出發(fā),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有利于初中生全面發(fā)展自我。
品德是一個人立世之本,一個人若擁有良好的品性其發(fā)展之路必將是暢通無阻的。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此時需要教師能夠在日常教學中將德育滲透進去。從當前的發(fā)展形式可以看出,縱觀當今社會,社會上有很多大學生雖然擁有較高的學歷但是其道德敗壞,無法經過社會的考驗,這不僅會影響社會的后續(xù)發(fā)展還會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初中正是學生三觀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只有加強初中生德育教育才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行的建立以及全面發(fā)展。
良好的德行有利于對我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即為“教”與“育”教是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育與教同等重要。教主要教導學生知識與技能,育則是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品行。德育教育能夠使初中生的心理與人格更加完善,有利于中華傳統文明的傳承。
接受教育的人才將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實際應用能力的人才。在語文教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首先能夠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契合,其次有利于學生學習到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提高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因此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大勢所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建設進一步的發(fā)展。
語文課本知識中所囊括的內容涉及范圍較廣,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能夠從不同角度反映不同時代人們的思想與生活狀態(tài),并且這些作品其宗旨是對高尚品德的宣揚。因此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在語文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同時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其中。教學中要把握住具有內涵的知識點,并且通過這一點來拓展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思想感情也得以提升。建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語文課本能夠成為德育教育中非常好的素材,每一堂語文課都能與思想品德教育搭邊,所以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
如果將德育教育工作設立為課的形式,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對自己進行德育教育,此時學生就會十分反感這種教育形式,那么德育工作就很難獲得進一步的開展。德育教育中很多理論通常較為晦澀難懂,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覺十分枯燥乏味,這樣教育效果可以歸為零。因此德育教育要與語文教育進行完美的結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例如在《背影》一文中可以利用幻燈片等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當時的一種情境,體會到自己的父親變老了但是父愛如山的那種厚重,從而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父母感恩。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新聞報道,報道指出當今學生不珍視自己的生命,抽煙、喝酒甚至是吸毒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將為學生滲透生命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是最為寶貴的,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中的很多實例對生命有一個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從而在今后的行為中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珍愛自己的生命。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德育滲透進去實屬一舉兩得之舉。思想品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靈魂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德,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以及生活的斗志,建立完善的人格,提高教育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