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懷
(浙江省溫州市蒲鞋市小學,浙江 溫州 325027)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獨生子女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特色。雖然我國已經開始大力支持二胎政策,但是由于父母的教育觀念、資金狀況等,所以并未有很大的成效。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辨別能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差,有很多事情甚至都是家長代行。這樣造成學生的行為習慣極差,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擔負起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重任。班主任作為學生在學校的直接管理人,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也是幫助下學生擺脫幼稚、健康成長的領路人。筆者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對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順利進行養成教育有些看法,供同行們參考。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雖然家長都某些做法并不合理,但從根本來說也是愛孩子。那么教師就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用愛來培養學生。尤其是在小學的低年級學段,學生的思想不成熟,學習能力又強。所以班主任在學生面前更多的是一個榜樣的作用,是學生效仿和學習的對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辦事習慣都能夠影響到學生。此外,班主任還是學生的管理者,是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父母”.班主任對學生有約束作用,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和觀點能夠有約束力,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改善。所以班主任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即是學生的榜樣,又是學生的“父母”,是約束者,也是監督者。
既然班主任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成長中占有重要位置,那么班主任又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呢,使其健康成長呢。筆者認為,班主任應該從學生、自身、家長三方面出發,選擇正確的管理手段,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導者,應該從學生出發,了解學生特點,開展不同的活動,以提高學生對良好行為習慣的認知力。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對任何事情都保持嘗試態度。所以班主任應發揮自己的教化作用,對一些錯誤的行為習慣要明確告訴學生,防止學生越過道德邊線,養成不良習慣。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種時間,為學生開展班會活動。班會活動可以是同學演講、視頻播放還可以是小型觀點發布會。比如說教室可以利用視頻為學生播放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公交車讓座,學生會收獲笑容和夸贊。拒絕偷盜、抽煙等。并且要側面把這些危害說出來,強調學生這么做的壞處。從小孩成長的初期階段,就為學生做好思想工作,讓學生從思想上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樣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學生的生活重點除了在學校就是在家里,家長對學生也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班主任應該多余家長溝通聯系,讓家長明白溺愛的可怕之處,并且讓家長也做好榜樣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可以與家長密切聯系,通過開展家長會活動、家訪活動,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情況。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等,和家長密切聯系,從雙方面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可以布置一些作業,如回家幫助媽媽做家務并寫下來感悟、幫媽媽洗腳并寫下來心得體會等,并且詢問家長學生完成情況,以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成的,更多的是需要學生持之以恒的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會有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所以班主任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行為訓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寫作業的坐姿問題,班主任要讓學生堅持正確的坐姿,在每天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加以提示,并且進行監督和鼓勵,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下改掉不正坐姿。再比如班主任可以開展各種活動,如對學生進行“衛生之星”、“紀律之星”評比,讓學生在比賽中潛移默化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而言之,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階段的指路人,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培養作用。班主任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在潛移默化下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