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香蘭
(河北省大城縣平舒鎮東王祥完全小學,河北 大城 065900)
提高語言教學效率的基本途徑就是加強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生成的過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遵循英語學習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聽說讀寫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自己的教學嘗試。
教師要有意識的積極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覺學習英語,激發起強烈興趣。新課程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設計很多的圖畫,可以說五彩繽紛,生動活潑。同時還有和教材相配的教輔資料象錄音帶、光碟等采編制作都是有現代科技的參與。從繪圖到錄音錄象都比較專業的制作。為此,這些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的有為廣大的小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聽說訓練內容,因為小學生很容易被其生動有趣的圖畫,錄音對話,動畫小故事所吸引。這也是當今課程與信息整合的一個方面。視聽作為一個信息源,已經對小學生的形象性學習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般的語言教材都是以視聽說為基礎的入門環節。采用實物、圖片、掛圖、錄音機、錄像機、投影機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視聽模仿,而不是一開始就呈現文字。小學生視、聽覺敏銳,標準的語音、語調,這從客觀上為語言的習得提供優勢。加上小學生好動好模仿的個性,只要有聲音圖象的輸入,學生都會很積極樂意去模仿。通過模仿、聽說,再進行一些有現實意義的口頭練習,通過反復的適當的機械性的練習,促使學生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英語學習不同于母語學習,相對缺乏英語應用環境,學生缺少相關聽說讀寫的機會,更缺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加強英語運用技能訓練。傳統的英語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分注重語言知識傳授,很少注重口語交際的運用。學生把語言的學習變成了枯燥的英語字母的拼湊,感受不到其中的樂趣,看到的只是靜態的毫無生氣的英語字母,造成了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厭倦之情。作為初次接觸語言的小學生,我們必須創造環境讓學生在聽和說的過程中感受語言,通過邊聽邊說,在猜測語義和運用中習得英語。所以用英語組織教學便變的尤為重要。它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是學生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途徑之一。堅持用英語講課要從最簡單的日常英語開始,。當然對開始接觸英語的學生說最簡單的英語時也要配以動作、表情,避免用漢語講述,以免從小就形成學有依賴的被動式習慣,而是讓他們形成主動摸索的發現式學習模式。等到一定階段后逐步加深交際用語,使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氣氛之中,通過英語交流,提高聽說能力,最終達到“聞其聲,辨其意”的自如的聽力能力,為下一步的“說”提供基礎。
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創造英語應用環境,讓濃郁的英語氛圍感染學生。如每天上課之前的值日生英語工作匯報,學生:“Is everyone here?” “Yes,/No.--- is not here.”雖然是短短的幾句話,要是能堅持下去,會有很好的收效。尤其是對那些成績差,自卑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同學,就是一句簡單的“yes”或者“no“都會令他暗自高興,從而信心倍增。如說的習慣的培養,在小學不同的年級段可以根據水平或所學內容的不同采取類似與everyday English 的話題英語。可以簡單用英語描述天氣、談論家庭,還是談論學校、家庭,或是自己的好朋友等,這些都是訓練聽說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好素材。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教材為“說”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選內容均來源于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為學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學性、趣味性、親近性、實用性,為廣大師生所歡迎。這 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又一個有利條件。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培養學生良好的話的習慣。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教師要從課內到課外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如:組織語言游戲、競賽,開辟英語角,舉辦英語興趣小組,排演英語文娛節目,強調師生間同學間用英語問候,要求學生把所學英語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或獎勵等等,以此造成說英語的氛圍,激勵學生多開口說英語。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與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起積極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來。如如剛開始學字母時,就可讓學生作字母卡片,以便進行同桌、分組、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聽說訓練。在第一冊的單詞教學時,要求一年級的小朋友回家自己親手制作單詞卡,并要求每天朗讀所做的圖卡。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嘴巴,在有形的圖片中和無形的學習形式中加深對單詞的識記。這樣不僅有利于進行聽說訓練,而且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學效果會更好。小學英語的教材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易懂性,可操作性比較強。基本上每一個unit都有可供表演的可視化topic,而且都是貼近生活,迎合小學生的心理口味,很受他們的喜好。把表演帶進課堂或經常在課堂上把句型、對話、課文編成短劇,讓學生表演,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或師生共同表演,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同時,開展課外語言交際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一種有效的訓練聽說的方式。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外活動,我們要根據學生語言水平和興趣愛好,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建立課外活動小組并加強對課外活動的輔導。如講英語故事,朗讀,話劇,游戲;猜謎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