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琴
(包頭藝術職業學校,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學前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能夠發基礎性、引導性價值。聲樂教學是中職院校學前教育課程設置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技能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唱和練唱,掌握基本的歌唱能力。為此本文將立足于分析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現狀,對其所存在的問題加以反思,并且依據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提出了構建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建議。
目前,我國中職院校開展學前教育專業招生人數居多,聲樂課程開展最為常見的是集體、小組授課形式。難怪學生說:“我們在聲樂課中只能處于被動學唱狀態,無法顯示自己的特點,學唱中很難保證學習幼兒聲樂教學的成效”;同時在實際教學中,聲樂教師也沒能結合中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升學與就業的不同畢業去向,采用相對應的教學方法,進而導致過于重視培養學生的歌唱技能,忽視了在新背景下社會對幼兒教師人才培養的期待與需求。因此這種傳統的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缺乏全面性、針對性、系統性、應用性;然而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尤其是在“十三五”規劃的新背景下,學前聲樂教學總會面臨許多新挑戰,作為中職院校的聲樂教師就要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在聲樂教學領域作進一步更深入、更全面、更立體的創新型探索。
根據對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升學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生源主要來自農村;綜合素質總體不高;學生從小生活的環境,缺少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此外在日常教學中,聲樂教師們普遍感受到學生存在咬字、發音等問題,存在平翹舌、方言、聽音等問題,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出現音準、跑調、節奏等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考慮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入學時歌唱基礎起點比較低,我們根據教學演唱曲目的難易程度,進行程度不同的分類,以便學生在演唱時能更好理解和把握作品。
通過對升學與就業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診斷與分析,反思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構建學前聲樂教學的建議。
教材曲目編排沒能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清晰、醒目地區分升學和就業的方向,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側重點不夠突出;在選曲教學方面也沒能結合中職院校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嗓音條件;同時不易選擇難度較大的曲目進行教學,由于教材編排和教學內容設計的不夠巧妙,缺乏趣味性,無法培養學生歌唱的主動性。
中職院校學前教育聲樂課程設置沒能結合學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完全照搬專業音樂院校,忽視了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目標;由于對學前教育聲樂課程的認知不足,導致了過分重視聲樂歌唱技能,忽視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幼兒聲樂教學能力,造成學生未來就業面向社會,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挑戰。
中職學前聲樂教學多以小組授課模式為主,平均一組有七、八人,這種模式都是按照“教學、模仿”、“練聲、唱歌”等幾個主要步驟來進行的。由于長期的模仿,容易使學生失去學唱的興趣;此外,學前聲樂教學中教師只能統一解決學生歌唱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無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個別學生的具體問題,這樣會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喪失歌唱的積極性,基礎薄弱的學生力不從心、缺乏自信,這種循規蹈矩的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與歌唱技巧方面的交流與互動。
1.教材統一規范,內容循序漸進。聲樂教材是教師順利進行教學的基礎和關鍵。中職院校學前教育聲樂教材的編排首先要具有本專業的特色,應以幼兒聲樂教學的內容為基礎,使其聲樂教材具備一定的實用性。
2.內容還應依據和就業方向區分編排,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嗓音條件。
3.教材可以根據女生、男生演唱的曲目區分編排,做到統一規范,內容循序漸進,這樣不僅方便教學,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歌唱興趣,方便其選擇適合自己歌唱的聲樂作品,進而優化聲樂技能課的教學效果。課程設置結合專業,體現科學合理性。
4.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要考慮到課程設置的實用性、啟蒙性、基礎性、教育性等特點。充分發揮聲樂教學的優勢,即突出學前教育特色專業中聲樂技能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同時科學地按照學生的基礎與程度縮減小組規模,調動學生學唱的積極性,增強趣味性,設置出歌唱、表演唱和幼兒歌曲彈唱的不同課程類型,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體現學前教育聲樂課程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幼兒聲樂教學潛能,使其成為課堂上和實踐活動中真正的主體,未來無論是面對高考升學還是就業走向社會,都能從容應戰。
總之,作為中職院校的聲樂教師,首先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升學與就業的不同畢業去向,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歌唱氛圍,并且逐個指導學生歌唱中存在的問題,在指導中通過示范教學法走入學生內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并及時給與心理上的鼓勵,增強歌唱自信;其次可采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情境,幫助其理解歌曲內涵,在歌唱中調動學生興趣,增進師生情感,鼓勵學生參加歌唱技能比賽,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能夠緊密的結合,最終凸顯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