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 武漢 430205)
數字化就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計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印刷數字化是一個有爭議的概念,目前行業內一般這樣認為:印刷數字化即印前、印刷、印后及印刷流程控制、質量檢測與控制及企業管理全部實現數字化。
專業培養計劃起到實現培養目標“提綱攜領”的關鍵作用。印刷數字化將取代傳統印刷,學生不需或少需學習傳統印刷知識,只需學習數字印刷知識即可。正確的認知應是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一起學習,發揮各自優勢,走融合發展之路。因為在當前印刷數字化發展階段,如果按“完全數字化工作流程”來建立教學體系,是不能滿足當前印刷數字化發展要求的。因為隨著印刷數字化的發展,傳統的平、凸、凹、孔印刷方式以及印后加工,都將逐步實現數字化,它不是對傳統印刷方式的完全取代,而是對傳統印刷原理和工藝經數字化技術改造不斷完善并發展的。例如當前膠印技術并非傳統的膠印,已用到很多數字化技術。盡管它仍然需要制版、印刷及印后加工,這與傳統印刷生產方式相似,但生產中采用了數字化信息的傳遞與數字化管理,例如上水、上墨及其用量調節均采用數字化信息傳遞并通過數字化操作系統進行控制,取代了傳統的機械控制。所以,建立印刷工程專業培養計劃時不能脫離當前廣泛采用的傳統印刷基本原理課程,而是需要根據總學時的限制,合理分配傳統印刷課程與數字印刷課程的占比,尤其注重傳統印刷被數字化改造后的先進技術是教學體系的重點,只有這樣的培養計劃才能跟上印刷技術發展的步伐,滿足印刷數字化發展的新要求。否則跨過印刷技術基本原理,直接傳授“全流程的數字印刷”課程,尤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同時培養計劃應體現印刷行業與其他行業相融合對“創需、創新”能力的要求,并適當設置相關課程。因為當今世界行業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例如傳統廣告商以設計為主,其生產制作由數字印刷企業完成。隨著數字印刷設備的普及,現在廣告商逐步向印刷方向延伸,反之,數字印刷企業也在向廣告、會展設計方向延伸。
為適應印刷數字化的新要求,除了充分利用數字網絡資源(例如MOOC),更需精選專業主干課程,既突出印刷數字化特點,又與計算機類、數字媒體技術類專業有本質的區別,具體如下。
①數字印前處理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提高
印刷數字化的典型特點是“大印前,小印刷“。數字印刷企業對于印前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其熟練掌握基本的數字印前技術,而且計算機應用能力強,還要對印刷、印后加工甚至營銷有一定的了解。應加強印前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學習和計算機應用水平訓練,主干課程如色彩學、應用光學、數字圖像及圖形處理、平面設計、動畫設計、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算法分析與設計,數字印前原理等。
②印刷設備操作要求減少
數字印刷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界面簡約,其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比傳統印刷低,所以應減少印刷機操作知識方面的講解,例如傳統印刷知識、印刷材料及適性、印刷原理與工藝、印刷設備等教學學時可相應減少。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印刷原理,能讀懂印刷生產操作手冊,了解生產設備基本操作、常見故障及日常保養等,具備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管理知識。不管數字印刷還是傳統印刷,對印刷品質的追求是一致的,印刷數字化要求工作人員懂得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原理、質量監測工具的使用等,同時由于數字印刷是數字信息流的傳遞,學生還需具備印刷企業信息化管理知識。雖然數字印刷工藝流程也有具體分工,但較傳統印刷崗位能力需求界限逐漸淡化,印刷流程緊密程度加強。例如傳統印刷中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有明確的界限,而數字印刷由于其短版印刷的特性和生產人員減少等因素,其崗位需求界限逐漸被淡化。數字印刷在技術上是依靠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交叉互補與綜合運用來實現的。例如個人賬單數字印刷,它是由信息采集(收集并處理分散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消費信息記錄)、網絡(不同時間、地點的消費信息網絡傳輸)、用戶界面(如何讓用戶在最佳的使用體驗中更便捷地獲取信息)、硬件(如何為復雜的計算機數據任務提供硬件支持,例如激光打印或噴墨打印等)以及并行處理(如何快速處理計算任務)等技術領域組合而成的。為此,印刷工程人才不但要對印前、印刷和印后工序有系統性了解,還需掌握數字化信息傳輸和處理的專業知識,能夠根據不同產品合理安排不同成像原理的生產設備,才能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產品與服務。
印刷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工科類技術專業。其人才培養必須倡導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數字印刷工程教育必須增加開放性教學內容,以提高印刷工程人員的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學過程中采用技能交叉培養模式,推動任務引領實踐教育,加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真正實現此教學目標,首先學校應加大實踐教學投入,具有配套的數字化印刷設備,滿足校內實踐教學的要求;其次是切實做好校企合作。現實中普通高校不可能僅為教學需求而投入巨資不斷購買先進的數字印刷設備,但可以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切實做好校外實踐教學。讓學生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條件,做好校外實踐過程規劃、過程管理和考核,切實掌握不同品牌數字印刷設備的成像原理、工作流程、設備操作方法和生產特性,實現校企之間的無縫連接。學校和企業只有在這一點達成共識,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創造共贏局面:學校通過企業的幫助來彌補校內實訓設施方面的不足;企業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了解學生的能力及素養,為后續引進高素質人才做鋪墊;學生通過校外實踐提高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更好地了解行業前沿信息,擴展了視野。
為滿足此發展需要,印刷數字化對印刷工程人才有方方面面的具體要求,印刷工程本科教育應順應此要求,明確培養目標,加強師資建設,制定合理的專業培養計劃,并切實實施,才能培養出滿足印刷數字化生產需要的高素質綜合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