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學忠
(河北省固安縣公主府小學,河北 固安 065500)
一、網頁設計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1、搜集教學需要的背景知識;2、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3、開辟小學語文閱讀網站;4、制作教學多媒體課件。
二、運用網頁技術極大地延伸了課堂容量、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進行創新。《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由此可見新課標強調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要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就必須加強創新思維的培養。而網頁技術的運用可以拓寬教材內容、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新。
研究教材根據學生實際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順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課程中的重、難點,從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上較難的部分,教師要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對教材中操作性較強、實用性較大的內容,教師要適當增加學習內容。而網頁技術的運用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學會創新。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不能以教材論教材,要根據學生的差別、興趣、愛好等,分層次進行網頁設計來方便教學,做到創造性地“傳道、授業、解惑”。
三、運用網頁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的刺激,使學生樂于接受,又體現了趣味性原則。計算機友好的人機對話功能,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如講六年級語文課時,我這樣設計:課前讓學生自己上機查找和本課有關的知識,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內,對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講課時進行歸類,各抒己見,發表對這篇課文的看法,在我們學校的校園網站上,每課后面都有學生學習過這篇課文后的評價,有對老師講課方式的評價,有對這篇課文結構的評價,有對人物的評價,有的談對好詞好句的理解等。
學生是電腦操作的主體,交互演示為學生的創新的觀點提供了場所,實行雙向教學。這一點與一般的教學手段不同。一般的教學都是單向的,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不能主動地發揮。而以網頁設計形式的習題課,是以學生為中心,教與學相結合,不但畫面清晰,信息反饋及時,而且通過人機對話,學生能發揮主動性和靈活性。又由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控制學習進度,所以又達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進一步促進學生產生更多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操作,題目答對,就進入高一層次的練習;答錯,則給出錯誤信息,并再重復同類型的練習。同時也可在程序中加入小的獎勵和懲罰措施,使學生像打電子游戲一樣努力進取,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網頁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路,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創新思維逐漸展開了。
四、運用網頁技術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途徑,開辟“信息共享”。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當今,網頁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國際互聯網出現,給我們提供的大量的信息,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校的局部網,用離線瀏覽的方式,把一些著名網站如“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網”,“中國基礎教育網”“k12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等安放在學校局部網上,供學生在上課和課后閱覽,學生很容易就能獲得大量的語文知識,包括課內和課外知識。學生還能通過局部網上傳自己的小論文、圖片、影像、動畫,參與學校的信息庫的建設。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不滿足書本知識,總試圖獲取更多的信息,這是學生對信息技術強烈的求知欲望。為此,我們的教師要采取多種途徑,創造“信息共享”。
五、網頁技術的運用促使了教學評價靈活多樣,更有利于學生創新。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僅能檢驗學生一節課學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種鼓勵,激發學生創新動機,發揮他們的創造力。網頁技術的運用促使了教學評價的方式靈活多樣,可采用師評、自評、互評等。
六、運用網頁技術提供了交流、合作學習的機會,便于學生創新。
利用信息技術學科工具性特點,教學中,教者必須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信息,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得到實踐和鍛煉。這一“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過程中的“信息”,就是指與學生各科學習內容相關的有意義的知識。在加強教學整合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學會創新。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網頁技術必將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創設適合于學生學習探索的教學環境以及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上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努力遵循教育規律,創造性地開展運用網頁技術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學工作,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有時代競爭力的祖國未來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