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謨超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鐵河中心小學,江西 南昌 330121)
應用題教學課堂效果依賴于課前教學方案設計的有效性。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案應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而不僅僅是以完成教學指標為最終導向。根據現代數學教育的要求,在應用題學習的方面,教師應該把加強數學思維的訓練和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對生活數學的理解和學習興趣,提供學生整體的數學素養,形成具有多樣教學措施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分配的結構。關于教學內容,應當以課本的例題為基礎進行數學案例的基礎教學,同時要靈活設計和生活有關的應用問題,提供給學生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劃分出教學應用題重點難點的時間,同時要給學生留出自己思考的時間,以及小組同學討論、互相學習的部分,這樣的課堂結構設計可以使課堂學習免于應用題單一模式的枯燥,小組討論也可以使學生發散思維,分享思考過程,學習不同的解題路徑,運用互動式學習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保證課前做好完善的教學準備,形成合適的教學方案設計,課堂教學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用,使學生減少學習應用題的抗拒感和排斥感,真正地享受生活中的數學。
審題在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中是極為關鍵的步驟,也是做好應用題的前提。數學教師要在一步一步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第一,數學老師要培養學生形成認真思考和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在審題時學會將關鍵的內容勾畫,分析應用題的題目中提到了什么數量關系、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哪些是具有迷惑性的數字等多項內容。第二,數學老師要引導學生在審題時利用圖標或線段等輔助題目的理解,把復雜的文字轉化為直觀的數量關系,幫助自己把握問題、理解問題。例如,在學習倍數相關的應用題時,學生總是將a與b的倍數關系搞混,長時間處于思維的混亂狀態,對于這一類的題目都存在畏懼心理。如“在一個圈舍中有牛12頭,豬的頭數是牛的 ,請問牛與羊一共是多少頭”這種問題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時老師就要提供審題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先是弄清豬和牛兩者存在的關系,而后理解12頭跟對解答問題的價值。當能夠按照個人的理解繪制簡單的線段圖時,學生就能又快又準地解決數學問題了。
情景教學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出能夠理解的生活情境,從而使學生提高理解應用題的能力,數學中的應用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綜合解決問題的難度,教師利用游戲進行導學,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以情境式教學的方式理解應用題中的內容,推動教學發展。例如,在五年級學習《分數加減法》中的課后習題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情景導航游戲來讓學生初步學習小數除法在應用題中的運用,如在課后習題“練一練”第四題“小強和爸爸去登山,用20分鐘走完了全程的2/5,又用了25分鐘走了全程的一半,最后用5分鐘登上了山頂。請先畫圖表示小強和爸爸登山的過程?!痹诘谝恍☆}中問他們前45分鐘共走了全程的幾分之幾,讓學生想象自己與爸爸登山,先設計一個已知的全程長度,在圖上把這個長度表示為“1”第一次走了全程的2/5,第二次用25分鐘走了全程的一半,前45分鐘走的路程就是2/5+1/2結果是9/10,教師利用情景式教學,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娛樂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通過一個課堂娛樂式的情景導航便可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在這種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下學生更輕松的接受知識,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數與形是數學中兩個最基本的教學研究對象,這兩者是相互聯系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形數結合是一種數學思想方法,其應用可分為:借助數的精確性來表明形的某些特性;用形的幾何直觀圖來表明數之間的關系。老師在進行幾何方面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種思想應用到其中,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圓柱的體積”這節教學課中,有這樣一道題,已知一個直筒玻璃瓶的內半徑為4厘米,其中裝有液體的高度為6厘米,將玻璃瓶蓋緊,然后倒立,這個時候瓶底上部為圓柱形,且高度為10厘米,求出這個玻璃瓶的容積。學生在面對這個題時,會被題目中的這些數據擾亂思維。這時老師就要幫助學生梳理思路,理清知識點。比如老師可以結合題中的信息,讓學生按題中要求畫出正放的瓶體,以及倒放時的瓶體,同時標好數據。接下來再指導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白,不管是怎么放置,玻璃瓶里液體的體積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并且空出來的地方體積是一定的。這樣學生思路清晰了,就會按照畫出來圖結合數據對這道題進行解答。這就告訴我們數形結合是最便捷、思路最清晰、最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法。
在解一般應用題時,一定要培養學生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如:某廠要加工零件7800個,前5天平均每天加工400個,余下的要在1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加工零件多少個?當學生弄清題意后老師就提問:要想求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個,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余下要加工多少和需要的時間)用哪個等量關系?(余下要加工的量÷余下的時間=平均每天要加工的),余下要加工的量,題里沒告訴我們又要怎么求?用哪個等量關系?(一共要加工的一前5天共加工的=余下要加工的量),前5天共加工的又沒告訴我們要怎么求?用哪個等量關系?(平均每天加工的400×5天=前5天共加工的)一個題目分析下來要用到好幾個等量關系,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分析等量關系,學生才能找到解應用題的途徑,才能正確列式解答。
總之,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應立即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重視運用新型的多樣化的教育方法,為學生創造生動活躍的課堂環境,使學生的思維保持在活躍狀態,有助于學生思考和研究數學問題,進而提高應用題的解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