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戶木中學,河北 保定 072557)
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外,還應充分意識到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還未能對生命這一概念產生成熟的理解與認識,因而需加強對學生的培養,使其形成正確的生命觀。而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便可開展遞進式的生命教育,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從生物學習中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向學生傳授有關生命方面的知識,對其生命成長進行正確引導。因此,為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使之成長為一個完善的人,那么在遞進式生命教育過程中應嚴格遵循以下原則:
初中生物學科知識體系存在一定的邏輯順序,學生的認識發展也有相應的心理順序,因此,在開展生物教學時,應嚴格按照上述順序來設置教學活動。具體來說,在不同的年級,需以教學內容及學生認識發展水平為依據,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目標及內容,并逐步將教育的層次提高。
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內容包括生命起源、安全衛生、心理健康等,無法在短期內完成這些內容。此外,在初中所有年級的生物教材中,均涉及到了同一個生命教育目標,因此,教師需根據一定的次序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容易到困難,從淺入深,循序漸進完成教育目標。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與學生的發展水平相符合,在開展生物學科生命教育時,也應做到因時而異與因人而異。教育的內容及方法應當遵循量力性原則,在學生能夠掌握及接受的范圍內,并且依照學生身心實際發展水平及時代發展需求進行適當調整,從而確保生命教育不局限于完成目標,不流于表面,而是成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在開展遞進式生命教育時,生物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并有機結合教材與生命教育的主題,在讓學生產生親切感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不論是森林宇宙還是細胞分子,生物圈或是人類圈,植物生長或是人體的成長,均蘊含了生命信息。因此,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逐漸感受到自然的偉大以及生命的奇妙。教師在講課時,便可對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借助生動形象的視頻或圖片將學生關于生命教育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從而深刻感受因生命而產生的感動。
例如,在開展“生物圈”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便可將草原中各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情況詳細講解給學生聽:羊吃草,狼吃羊,而狼死后,尸體又會腐爛變成草的養分,從而使其對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延續性有一個全面的理解。當教師將這個生物鏈的循環過程展示給學生看時,有的學生就會認為狼吃羊是一件殘忍的事,此時,教師便可就草原的發展過程進行講解,將草原能夠維持不斷生長的重要原因便是狼通過吃羊,從而抑制羊的數量闡述給學生聽,如果在一個草原上沒有狼,那么羊就會因為缺少天敵而肆意繁殖及生長,并將草全部吃掉,這樣一來,牧民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物質。由此可知,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應當以敬畏的心態來面對所有的生命。就好比我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一樣,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其價值,并號召學生同樣需要以平等的心態來面對他們,從而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及生命觀。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對生命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及感受,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感恩的心態來感受周圍的事物。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合理設計并優化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從而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例如,教師在開展“植物種子的萌芽”這一小節的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種下自己習慣的植物種子,并對種子每天的生長狀態進行仔細觀察,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植物的發芽、第一片葉子的出現、植物抽枝,以及最后的開花、結果等生命的形成及生長過程中來,從而對生命的奇跡產生切身體會。在觀察植物種子發芽及生長過程中,學生有時會覺得植物快死了,但最后卻又奇跡般的活下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生命的頑強便產生了直觀的感受。此外,有的學生養的植物并未能順利活下來,他們感受到的則是生命的脆弱。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則可引導他們形成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明白在實際生活中,雖然會出現不少的意外,但我們應當堅信,只有具備愛護并尊重生命的意識,才能做到化險為夷,并熱心幫助那些正處于危險中的生命。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生物教師應加強在課程教學中應用遞進式的生命教育策略,通過對生命展開學習,從而使學生形成愛護、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對別人的生命也予以珍惜及尊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樹立起正確的生命觀與價值觀,并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感染周圍的人,讓自己與他人均獲得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