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河北省滄州市青縣李家鎮小學,河北 滄州 062650)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在現代化教育體系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語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歷史傳承的鏈條,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語文教育是綜合性課程教育,是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語文學習不僅僅局限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更滲透到各種課程學習中,融入日常生活中。因此,語文教育格外需要學校和家庭的默契配合,課堂學習和課外練習同時進行。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與通信手段日新月異。基于網絡的通信平臺比如微信、QQ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新型通信手段對于傳統教育的沖擊顯而易見,與時俱進的教育模式改革與探索如同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對于小學語文教育而言,通信網絡平臺尤其重要。本文將從三個層次分別闡述基于家校互動網絡平臺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的積極作用。
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活躍課堂氛圍的常用方式。一般而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絕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在授課,學生被動地接受和吸收。師生互動往往是“一問一答”或者“一問多答”,受限于課堂授課的時間和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學生一般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能和老師完全對等地交流。基于家校互動網絡平臺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為師生互動提供了平等對話的平臺。在課堂之外的時間,基于網絡平臺,可以構建完全對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可以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家庭作業完成后都要等到第二天老師批改后,才能知道對錯。這里的時間差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及時記憶和糾錯,學生還會存在拖拖拉拉、耗時很久完成作業的不良現象,借助家校互動網絡平臺,學生完成語文作業可以通過視頻、錄音、照片等多種形式及時上交,教師通過平臺及時批改,指出錯誤,限時更改,促使學生增強自覺完成作業的意識。
基于網絡平臺的現代教育模式中,家庭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也是一輩子的老師,同一個屋檐下的長期共處使父母全面、深入地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動態。可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通過家校互動網絡平臺,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大有裨益。學校布置的語文聽、說、讀、寫的作業和課外閱讀需要家庭的配合和監督。學校教育在家庭的配合下,在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特長,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促使每個學生增強自律意識。
自新世紀以來,計劃生育致使的一胎化和少子化對小學教育的影響愈發明顯。小學生的獨立能力弱,依賴意識強,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團隊合作意識,抗壓能力不強。
基于家校互動網絡平臺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為同學互動提供了公平競爭和相互合作的平臺。老師同樣的要求,學生的作業和表現在平臺上公開展示,平等競爭,孰優孰劣,一覽無遺。對于小學語文教育而言,除了個體的熟讀、熟記、熟聽、熟寫以外,群體合作共同演繹一個故事、一個話劇、一個場景對于語言的學習和運用非常重要。相對課堂而言,課外時間更多,但是城市的高樓大廈將學生隔離在不同的防盜門背后,彼此缺乏足夠的溝通和了解。通過家校互動網絡平臺,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針對不同的語文教學內容,開展特定形式的群體學習,比如網絡虛擬情境之下的表演,對立觀點的網絡辯論,古代詩詞的現代故事演繹,這樣的團隊合作、分組競賽可以讓學生靈活地運用語文知識,做到融會貫通。
本文以基于家校互動網絡平臺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為研究對象,論述了通過這個平臺,開展師生互動、家校互動、同學互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影響,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益處。總之,通過建立家校互動網絡平臺,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覺、自律和自強的意識,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成功應用有望推廣到其他課程,成為新型的現代小學教育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