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冬梅
(河北省涿鹿縣職教中心,河北 涿鹿 075600)
隨著不斷深化的課程改革,使得現代教育將目標放在培養創新性人才上,將創造思維的核心放在發散性思維上,并且對素質教育的深化不斷加深。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包含思維過程,故此,在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其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這樣既迎合了高中數學的發展趨勢,還便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其綜合素質。
思維指的是人體大腦針對客觀事物的規律與特征作出概括性或間接性的一種反應過程,是人們以感知為基礎進一步對事物產生的認識[1]。思維能夠推動人們發展智力,也能使社會的發展得到推動,它可以理解為用理性進行認知的活動。發散性思維還可以稱作放射性思維或求異思維等,指思維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已有資料進行分析考慮,并得出不同解決方案的一種思維方式。在評價每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時,已經介入了對發散性思維的考察。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可以使其在思考問題時的靈活性與積極性得到提高,便于學生全面性的發展。
(一)便于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數學教學中對發散性思維的重視與運用有助于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與一圖多用與多種方式對各類問題進行提問,使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得以激發。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思考應該帶著積極的情感,使思維能夠更加的活躍,這樣就能充分的施展智力活動。在學生的有意知覺同無意直覺相對和諧時,順暢、融洽的課堂氛圍就會更加容易創設,也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利于積極思維定勢的構建。數學教學中對發散性思維的重視與運用能夠便于打破原有的思維習慣,突破相對消極的思維定勢。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能夠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進而對概念進行分析與理解,對公式和定理進行初步的應用,通過對這一思維定勢的鞏固強化與練習使其具有更加積極的作用。
(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數學教學中對發散性思維的重視與運用有利于將知識從縱向和橫向上進行聯系,將學生的知識面拓寬。想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要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因為知識是思維的對象,不論無知還是少知,都不利于學生對思維的發散。思維的結晶就是能力,經常思考與想象,多疑并善解,就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創新。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多個方位與角度對一道問題進行快速的聯想,使學生的知識從“點”發展到“線”與“面”,甚至到整個數學空間。
(一)從情感上予以啟迪。每個人都有情感,每個人都會從情感中衍生出思維,情感在激發出思維的同時還能夠阻礙思維。想要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培養,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其次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后是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培養,并且使其心理素質得以增強、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最終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培養。
(二)從思考問題上予以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用相對較短的時間找到最為合理的辦法加以解決,就要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在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使其在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盡可能的摒棄過往單單從原因上尋找答案的形式,這種中規中矩的思考模式不利于學生養成發散性思維。因為培養發散性思維的目的就是實現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并在最終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诟咧须A段的數學教育,需要教師從逆向思維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也可以鼓勵學生從側面對問題進行思考。
(三)從解決問題上予以培養??梢酝ㄟ^培養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使用一題多解或者一題多變的能力,來培養學生的散發性思維能力。因為一題多解需要學生針對一道問題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而一題多變需要學生邏輯性地梳理出一道問題所涉及的所有領域,這兩種解題過程都十分利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此外還有判別式法與換元法,由此可知,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運用一題多解的方法,就能將學生的思路打開并充分的調動思維,進而達到培養發散性思維的目的。
總而言之,由于當今社會需要具備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創新性人才,所以在高中階段在對學生培養時,隨著不斷深化的課程改革,使得現代教育將目標放在培養創新性人才上,將創造思維的核心放在發散性思維上,并且對素質教育的深化不斷加深。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包含思維過程,故此,在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其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這樣既迎合了高中數學的發展趨勢,還便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其綜合素質。一定要在數學教學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樣不僅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其創新能力,更能適應社會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