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如焱
(浙江省東陽市城東街道塘西小學,浙江 東陽 322100)
在新課改政策不斷在教育領域得到深入的背景下,新理念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指導原則。語文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渠道,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內容的基礎。將新理念實際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新理念的內涵進行深入解讀,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著手點,在課堂上使其能接受到具有針對性的語文教育。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對學習的認知程度較低,興趣能對其產生較大的驅使作用。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著手點是新理念所提倡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活動結合起來,使小學生能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師講解到《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粘貼幾種圖畫,比如,竹葉、梅花、月牙、小狗、小雞、小馬等,在講解課文內容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認識的動物的腳印進行連線,形成一個課前小游戲。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語文教學內容上,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教學情境是在新理念背景下所被提出的一個創新型教學名詞。小學語文課程比較簡單,其中包含的一些內容與自然和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這樣的學科特點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1]。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作為主體,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為學生創設生動和諧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講解到《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將課文中所描寫的漓江山水的景色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教師可以控制計算機按照課文中描寫的觀賞順序為學生播放,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從視覺的角度融入到課文的情境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談一談自己所看到的桂林山水與作者描寫的有哪些不同點,在感受與表達中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
合作是現代教育理念的一個突出特點。在合作學習中,不僅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還能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新理念的指導下,積極為學生組織合作型學習的課堂模式[2]。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角度與深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能產生互相之間的積極影響,從更多的角度學習語文知識。例如,教師講解到《大瀑布的葬禮》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進行科學分組,讓學生形成小組學習單位,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幾張大瀑布枯竭前后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以及教師展示的圖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每個小組討論完畢,由一名組員將討論結果匯報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詳細點撥和指導。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新理念之間存在較高的契合性。
在小學階段,教師在課堂上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師生關系在小學教育時期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是新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3]。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在新理念下,教師與學生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輸者和接受者的關系,而是逐漸轉變成合作學習的關系。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后多參與到學生的游戲或者活動當中,增加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知識方面所存在的困惑或者問題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其有機融入到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推動力。
結論: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性語文教育的起點,對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理念的指導作用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革新,通過激發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創設生動和諧的教學情境,積極組織合作型課堂學習活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通過本文對關于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展開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為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發展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