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
(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4100)
旅游管理專業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高效的課堂教學和針對性的社會實踐,為現代旅游業的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校企合作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主要教學模式,不僅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而且能夠讓學校及時掌握當前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而更好地促進學院的長足發展。
從我國目前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現狀分析,政府的主導地位缺失是校企合作沒有深入進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職業教育領域,如果沒有政府的推動,僅僅依靠學校和企業是遠遠不行的,必須要有政府的扶持。要確立政府在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對高職教育的宣傳力度,加大對高職教育的資金投入,以推動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順暢進行[1]。
在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一套明確界定校企合作方式以及校企雙方義務、責任與權利的法律法規體系,還沒有專門負責指導、管理、監督與考核的校企合作協調機構,沒有較為權威和完整的校企合作準則與指導手冊在內的合作機制與體系。這種情況導致校企雙方的利益都很難得到應有的保障,從而限制了高職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深入開展。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企業參與合作的意愿、數量和質量都亟待提高。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勞動力就業。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是由當初的專科轉型過來或是由若干個中專聯合組建而成,因此難免會留有以前辦學的痕跡,學校以前的專業培養計劃中大多沿用專科課程體系和課程模式,仍將傳授理論知識作為課程的核心,在課程設置上,忽視就業崗位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教學過程缺乏實踐性,能力本位的課程模式落實不到位。
高職教育要想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需求零距離,就必須重視校企合作,這也是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需要。從國際經驗來看,政策因素是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政府支持是企業界參與校企合作的第一推動力。在中國這樣一個以政府為改革和發展主導的國家,國家的法律、政策的支持將會成為推動我國企業界參與校企合作的強大動力,促進校企合作的發展。根據國際經驗和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出發,要完善高職教育的政府導向機制,需要加大對高職教育的宣傳和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要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2]。
要想充分調動校企雙方的積極性,取得合作的成功,就必須找到雙方利益結合點,才能達成持久、穩固、有效的校企合作。首先,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通過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
教師實踐,鼓勵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使之能夠自覺、自愿地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其次,建立企業優先選才制度。企業都希望自己雇用的員工是非常優秀的。對于企業來講,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獲得優先錄取優秀學生的權利。第三,建立校企人才共享制度。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和企業雙方都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資源優勢,實現人才共享。高職院校可以聘請旅游業一線的優秀業界人士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為學生提供來自旅游界的最新行業動態和管理思想,協助學校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和課程的設計等工作。
師資隊伍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高等職業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師除具備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具有一定的知識運用實踐能力,是既能傳授知識,又能指導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可分為學校自己培養和到企業聘請技術技能型人才兩種形式。一方面,學校要堅持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全面合作,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到廠礦企業開展科研合作,或者參與廠礦企業的生產設備管理與技術改造工作。在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中,鍛煉和造就一支既有理論知識又具有專業技術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學校定期聘請企業的技術顧問、專家、中高層管理人員到學校上課。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構建高職課程體系是指:首先,根據人才市場需要,分析就業市場,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再根據目標確定人才所應具有的關鍵職業技能、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推出所需設置的技術核心課程,最后,由技術核心課程推出所需的基礎課程。構建高職課程體系,應始終堅持就業這一導向,牢牢把握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把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作為發展的動力,把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作為改革的方向[3]。“就以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目標實質上是充分考慮了高職課程體系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也充分考慮了人才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通過高職的課程體系多元整合,形成以應用型、復合型為特色的高職課程內容體系,讓學生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只有將校企合作深入到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中,才能使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得以提高,使畢業生得到社會、企業的認可。校企合作具有多種形式,高職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同時,為使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提升就業率,高職院校要選擇與競爭性、影響力較強的企業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