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
(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在早期的鋼琴演奏法中,美國鋼琴家克·格·漢密爾頓曾指出鋼琴演奏中有四種觸鍵方法:指力觸鍵、手力觸鍵、臂落觸鍵、全臂觸鍵。現代鋼琴擁有非常豐富的表現力。聲音的層次、幅度、音色的變化等都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在這種基礎上,鋼琴演奏法也在不斷改進和提高。以往的一些觸鍵法音量幅度小,聲音單薄,缺乏穿透力,不能完全發揮鋼琴的巨大潛力,隨著鋼琴本身的改良和變化,新的觸鍵方法也不斷被加以利用。
鋼琴彈奏不能只用手指,而要充分利用人類具有的全部生理運動的可能性。科學的鋼琴彈奏法應該是用整個身體去彈奏。手指彈奏鋼琴,必須和手腕、手臂,包括整個軀干的上部,甚至腿都要互相配合。當手彈奏時,其他部位則要放松,讓整個手臂以致上半身的重量集中在指尖,這就是現代彈奏技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重量彈奏法。在許多更為激烈的樂段中,還必須加上手臂及身體的爆發力,配合重量彈奏法,制造有力的音樂效果。任何一種彈奏方法的產生,都是由當時的樂器性能所決定的,就好象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一樣。鋼琴重量彈奏法是適應新鋼琴,也就是我們目前用的這種鋼琴的彈奏方法,當然也是最先進的演奏方法。
這是利用手臂及上半身的自然重量為主的觸鍵方法。它是現代鋼琴彈奏法的基礎。這種觸鍵比指力觸鍵法產生的聲音更具有穿透力、更集中,而且是飽滿的聲音。相對于小提琴等樂器來說,鋼琴最致命的弱點就是“歌唱性”的問題,因為鋼琴的槌子擊弦后立刻回到原位,沒法對延續的音符繼續起作用,導致琴聲很快減弱,使聽眾的聽覺感到不連貫。而純重量演奏法由于沒有加上手指的任何爆發力,所以音頭不是很突出,聲音削弱的速度相對變慢,聲音會更為連貫,顯得更加富有歌唱性。另外,弱奏時更需要使用大臂重量,這會讓聲音更容易控制,均勻而富有穿透力。這種觸鍵法尤其適合演奏深情如歌的旋律或平穩的伴奏織體,如《安慰》(李斯特)、《夢幻》(舒曼)、《夜曲》(肖邦)、《如歌的行板和輝煌的大波蘭舞曲》(肖邦)中的行板部分。
這是在利用手臂及上半身自然重量的基礎上加上手指爆發力的觸鍵方法。早期的鋼琴機件非常輕巧、脆弱,音量也很小,由于器樂本身的原因,演奏中只能使用指力觸鍵,因此造成音色尖亮、干燥,聲音單薄。隨著鋼琴的改造,人們對音色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貝多芬、肖邦和李斯特的出現,使手和手臂的重量及肌肉的力量開始得到了利用,使純指力觸鍵的功能逐漸下降,它主要被用來演奏精致典雅的經過句或創造纖弱的伴奏效果。現在,在很多場合中,它已經被這種配合手指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所替代。因為后者比前者擁有更具有顆粒性的、飽滿、圓潤、更富于穿透力的聲音。另外,由于這種彈奏法比純重量彈奏法更富有顆粒性,因此,它貫穿于整個鋼琴演奏體系中,成為最為重要的一種觸鍵手段,許多的練習曲都在訓練這種觸鍵法。在很多輕快、富于韻律的篇章中,包括絕大部分的鋼琴作品,都在運用這種配合手指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
這種觸鍵的訓練應該貫穿整個鋼琴的學習中,當基本上掌握了純重量奏法之后,就應該開始這種觸鍵方法的訓練。可以從兩個音、三個音的連音奏法開始,之后進行大量的音階、琶音等基本練習及練習曲的訓練。練習過程中,在放松自如的重量彈奏法的基礎上,強調手指靈活性、獨立性及力度的訓練。運用高抬指,集中力量下鍵的方法進行訓練,對于手指的爆發力及下鍵速度的提高確實很有效果,但片面強調高抬指及下鍵速度,會導致音質的惡化,因此,必須注重音色的美,強調手指的下鍵動作,而不僅僅是抬高,并可結合貼鍵練習,進行音色及弱奏等的訓練,用耳朵傾聽并對比發出的每一個音的音色,在“強而不炸,弱而不虛”的基礎上,使每個音完美無暇。
當需要表達比較激烈的情感時,單靠手指的力度和手臂重量往往顯得遜色而沒有力度,這時,配合手臂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自然就起到了作用。由于手臂的爆發力遠遠大于手指爆發力,它可以產生更為明亮而渾厚的聲音。因此,它常常被用在斷奏、半連奏及和弦的彈奏上,也可以用于不需要過分強烈的高潮中。
在最為激烈的樂曲高潮中,可以運用整個身體的爆發力配合上身及手臂的重量去彈奏,把高潮推向頂點,使人們的聽覺感官達到一種滿足感。這種觸鍵方法常被用在全曲的最高潮、最輝煌之處,包括許多精彩激動的華彩樂段中(如李斯特、貝多芬等的作品),使作品產生一種極為寬廣、豐滿而輝煌的聲音效果。
配合一些樂曲中高潮處的大和弦進行訓練,是練習這種觸鍵非常有效的方法。彈奏時,身體前傾,重心向前,深吸一口氣,運用左腿的爆發力,推動上半身、手臂,最后把所有力量及重量全部傳遞到指尖,迅速下鍵(彈奏前手指貼鍵)。除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必須要注意上半身的支撐,它必須是挺拔的,而不可以松散。同時,充滿激情的彈奏,將使力量更為集中,觸鍵更為自然,從而更好的達到需要的效果。
在現代演奏法中,上述四種以自然重量彈奏法為基礎的觸鍵始終貫徹于整個演奏過程。但在一些作品中,需要有一些特殊的音色來調節時,則會用到單純的手指觸鍵,產生一種飄渺、柔和、纖細的聲音,常用于裝飾音及一些極為輕巧的過渡句等。
總的來說,觸鍵的力度、速度,是影響音色最重要的因素,而上述各種觸鍵方法的目的正是為了改變觸鍵的力度和速度,從而影響音色。在相同力度下,下鍵速度越快,聲音就越明亮,越有顆粒性;下鍵速度慢,聲音就顯得柔和。如果加上力度變化,這種聲音的變化就更加的明顯因此,在掌握各種觸鍵法后,要不斷鍛煉下鍵力度、速度的細微控制的能力,以滿足細膩的感情處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