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菲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新時代呼喚新教育,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探索讓學生核心素養落地的有效途徑。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時刻謹記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落地中學生核心素養,上好每一節道法課,組織好每一次潛移默化的德育活動,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重要任務。
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素養。全面學習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始終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旗,將其作為道法教育之維,利用各種場合宣講之,踐行之。積極登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認真學習,提高時政修養,不斷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
加強教學教研,提高教學能力。加強教研活動和理論學習,站在世情國情學情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通過有溫度又有深度的縱橫比較,實現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革新教育教學思維,積極實踐一激四導、課堂教學九環節、多元智能、翻轉課堂、智慧課堂、小組合作、STEAM課程、項目式學習等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
2017年起初一至初三部編本《道德與法治》相繼問世,教材內容以學生初中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區生活、社會生活等各種生活場所為基礎,處處彰顯人文關懷,加強實踐探索,培養文化自信,加強思想引領,處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研究教材,整合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并梳理與之相關的體驗式活動,啟發學生學好學透學扎實,高舉旗幟,擦亮底色,是我們道法教師責無旁貸的責任。
比如:與“人文情懷”這一核心素養密切相關的教材內容有:
七上:8.2敬畏生命(生命至上、休戚與共)9.2養護精神10.2活出生命的精彩(貧乏與充盈、冷漠與關切、平凡與偉大)
八上:1.2在社會中成長(親社會行為)7.1 關愛他人 7.2服務社會
通過整合,我們不難發現,部編教材對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螺旋上升的模式開啟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路徑,通過七年級的我與他人,八年級的我與社會、我與法律,九年級的我與國家、我與世界。層層展開,步步穩健。
在整合的基礎上,我們打開道法課外延,開展體驗式活動,確立了“人文情懷”的活動主題:初一:生命教育和愛的教育課程;初二:志愿者主題和法律主題;初三年級: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
“政治認同感”是2017年12月印發的高中政治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也為初中政治課指明了方向。在課堂教學中,將道法小教材與中國發展大教材結合起來,將道法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通過新聞播報,時政大講堂,收看新聞聯播、將改革進行到底、必由之路,寒假觀看感動中國、時代楷模、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時政大事、社會主旋律帶進道法課堂,帶進學生心靈,讓學生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進頭腦,進課堂,進教材。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廣泛實踐了這一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親歷體驗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使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習得核心素養。比如法律和兩會學習中我們開展了模擬法庭和人大會議活動,又如樂于勞動中走出教室參加撿拾垃圾、清除城市“牛皮癬”等勞動體驗,還如應對挫折和情緒調控時做心理體驗游戲。在學習《做負責任的人》時,我們協同團委組織學生在校園里進行義賣活動,所獲款項為周邊地區援建圖書室,學生們積極主動、樂此不疲,用自己的力量為書香社會做貢獻,這項活動自2011年至今,每年進行,已共援建圖書室14間,十七學子真正落地“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學生在體驗中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了知識,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知識情感內化為實際行動,建構起帶得走的核心素養。
“讓有信仰的人去講信仰。”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守正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落地核心素養,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