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平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中學,新疆 北屯 836099)
眾所周知,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引導學生獲得學習方法的引路人,新課改中加入了將學習主體交還給學生的新要求,然而大部分教師仍然未能實現,考試成績決定能力的考察方式根深蒂固,初中生物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創新教學方法,摒棄灌輸式教學,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為主,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此,本文將分析啟發式教學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性,探究具體應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以求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理論借鑒。
初中生物并非初中教學系統中的主要科目,作為輔助性認知學科,生物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理解比較困難,這主要是由于生物所涉及的生物科學知識眾多,且內容繁雜,難成體系,初中生年齡尚小,還不能完全運用科學的思維思考生物相關知識,教師的教學常常也被困于其中,為了讓學生掌握生物知識,教師常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講解,只要求學生背誦知識點回答問題即可,學生卻并不能獲得真正的探究精神。而啟發式教學與灌輸式教學正相反,教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點撥講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種方式避免了學生出現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現象,培養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有所增強,還會讓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倍增,可謂兩全其美。
啟發式教學不僅要融入課堂講解之中,而是要貫穿于生物課堂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進入學習狀態開始就能夠獲得啟發,主動學習,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習能力,達到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首先就是課前導入階段,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同樣如此,想要提高課堂效率,則必須要在課堂開始前利用簡短的時間進行課前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對本節課知識內容的疑問,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講解《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一段生物進化的紀錄片,同時準備顯微鏡、玻片、棉簽,讓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制作口腔上皮細胞涂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學生自然會對顯微鏡下的細胞產生好奇,進而輕松進入本節課內容的詳解。
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不同,啟發式教學最重要的環節是提問,灌輸式教學強調要求學生回答已知問題,而啟發式教學的提問強調的卻是未知知識的質疑,在課堂提問階段,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提問,為學生設問,讓學生從書中、從記憶里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教師講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時,可以向學生提問:人會呼吸,那么植物會呼吸嗎?人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那么植物也是如此嗎?學生對此產生極大好奇,此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在教材中尋找問題答案,學生便會主動探究植物的“呼吸”,教師的教學目的自然能夠達到。
生物作為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學科來說,實驗必不可少,實驗能夠直觀體現相關知識點,而一些有趣的實驗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直觀展示生物知識,因此,利用科學實驗進行啟發式教學同樣能夠產生積極效果。例如,講解《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血液分層現象”實驗,準備好雞血、檸檬酸鈉、試管及試管架等,枯燥的講解不能夠直觀表達機械的文字內容,學生自身參與到實驗中時,才能夠感受到這部分知識點的由來與應用方法,保證探究精神提升。
初中生物的知識體系繁雜,很多相關知識點分散在教材不同單元內,為學生歸納總結帶來很大困難,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啟發式歸納總結方法,使學生頭腦中呈現出相關知識網絡,例如教學生畫“知識樹”,將知識框架優先畫出,再鼓勵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生物知識,在“知識樹”中填補內容,要注意不要直接向學生說明知識分支,而是利用語言、多媒體、提問、實驗等輔助手段引導學生回憶,從而達到歸納總結的目的。
對于初中生物這門學科來說,其目的不只是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知識認知能力與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這種精神隸屬于學生綜合能力范疇內,是當今新課改的新要求,教師必須要抓住課堂教學時機,在過程中融入啟發式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之路的引路人。
總之,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初中階段的教學逐漸進入了全新篇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逐漸成為培養目標。初中生物雖然不是初中教學體系中的主要科目,但其科學性卻在所有科目中首屈一指,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非常有幫助,然而大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只將背誦知識點、考試當做學習目標,對綜合能力提升十分不利,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成為了教師需要探究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