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吉秀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東陽 322100)
在建國之初,我國的經濟發展還處于較落后的地步,八年抗戰使得我國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還處于恢復的狀態,加上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自然災害和“大躍進運動”,使得農村的發展舉步維艱。自從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出現使得農民能夠通過種植農作物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這才拉開了農村發展的序幕,使得農村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建國70周年以來,浙江石門堂慢慢從一個落后的小農村發展壯大,石門堂的新農村建設基本上是落后、破舊的農村經過拆遷、重新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變成了整潔、宜居的城市小區這都得益于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領導與支持。
首先,浙江石門堂的政治政策得到貫徹落實。當地的政府領導人不斷將黨中央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帶領浙江石門堂當地的農民發家致富,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導向,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群眾高的思想關鍵。比如在拆遷過程中遇到很多的民眾不理解,通過相關黨員的反復宣傳、下發整治通知書、有針對性地做思想工作,使得小區群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環境衛生狀況也大為改觀,讓現在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這得益于當地的相關負責人不斷地深入學習黨的思想并且帶動周圍的群眾,推動各項政治工作持續落實。
其次,浙江石門堂的經濟從建國以來得到快速發展。當地的政府工作人員積極組織新農村建設,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旅游休閑區來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目前浪坑旅游休閑區的基本設施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對于當地的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些的工程項目都源于當地政府的實踐。為了能夠讓石門堂走向新的經濟發展之路,當地的相關負責人組織開展開展“百日攻堅”行動,重點對北四路、望江北路、親子公園、浪坑旅游休閑區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集中攻堅,讓石門堂的經濟能夠得到快速發展。
第三,浙江石門堂當地的文化不斷繁榮。當地的相關負責人一方面不斷加強對教育資金的投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快學校項目建設;完善學校的基礎設施,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補齊學前教育短板,鼓勵學校開展特色優質教育,繼續整合優化中職教育資源。支持中職教育開展校企合作,拓展教育云應用。讓浙江石門堂當地的學生們能夠得到較好的教學資源,促進文化的發展。一方面加大對文化古跡的保護,加快推進市民活動中心建設,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讓當地的居民都能夠感受到浙江石門堂的文化歷史。
第四,浙江石門堂不斷加大對社會民生的投入。社會民生保障的質量好壞直接會影響到當地社會的穩定,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不好無法帶動當地的各項建設,更加不利于祖國的繁榮富強。因此,從建國以來,當地的各級黨組織不斷發貨自己的模范先鋒作用,積極探索社會管理創新的新模式,提升石門談的社會保障水平,加大就業創業支持力度,積極發展眾創平臺,以創業帶動就業,城鎮就業人數顯著上升,社會保障體系不斷被完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一定的進展,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使得當地的社會民生得到較大的保障。
最后,浙江石門堂當地的相關負責人不斷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使得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較大的進展。對于一些重污染的養殖業召開相關的會議促進整頓,減少對當地環境的污染。與此同時,江北街道強化措施,深入推進“五城同創”工作。開展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環境綜合整治,規范企業生活垃圾收集清運;開展“兩違”清理整治工作,依法查處違法建設用地行為,強化戶外廣告、占道經營、建筑垃圾等管理;積極推進浪坑溪整治工程和浪坑水庫維修養護項目,改善高速公路以北村(小區)飲用水條件,加強污水管網建設,開展農村畜禽及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扎實做好村(小區)房屋四周綠化工作。
江北,北靠青山南臨水。這一山一水之間,六條支流就像六管血脈,滋養著這片土地,但要確保治水長效,必須引活水。于是,街道組織對浪坑水庫4.5公里渠道進行修復,再埋管500余米,往錦溪引水,保留著原始自然風光的浪坑溪綿延在村莊邊,成為江北街道最美的“綠名片”。在治理過程中,石門人不砍樹木、不準取砂、不搞覆蓋、不截彎取直,保留了浪坑溪的原汁原味。堅持以浪坑溪的水質為標準,治理好江北所有的水塘、溝渠。這些措施都使得浙江石門堂當地的生態文明不斷發展,有助于幫助當地的農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建國70周年來,我國從一窮二白的境地走向了現如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黨中央和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的關注力度,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來帶動農村的發展。浙江石門堂是新農村發展的典型代表,對于當代的農村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這些都離不開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當地人民的艱苦奮斗。在新時代,農村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著有助于加速新農村發展,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變革,是中國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對于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