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華 沈曉堅 劉妍伶
(自貢廣播電視大學,四川 自貢 643000)
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并強調要推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而在農村教育方面,成人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教育產生實效最為迅速和顯著的教育形式。在當前我國終身教育的背景下,農村成人教育進一步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也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擺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絆腳石,也是成人教育面向農村的重要研究課題。
農村的教育資源主要體現在對義務教育的重視,成人教育相對而言較為薄弱。有一位高中輟學的貧困戶學生,一直想報讀一個適合自己的特點的成人教育相關專業。由于所處鄉鎮沒有成人教育機構,村委干部也沒有相關的資源引薦,造成該生兩年未能如愿。當我了解到了這個情況,結合自身成人教育的優勢,一方面向學生介紹了成人教育的相關專業,另一方面積極為其聯系區縣成人學校辦理了相關入學手續。由于可見,成人教育在農村的發展基本還處于“原始”狀態。同時,農村成人教育由于社會各層面的投入不足,師資水平低、辦學條件差是普通存在的現象。長此以往,資源缺乏、重視不夠更加導致了政府和從業人員的信心不足,農村成人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渺茫。
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不充分主要體現在:一是農、科、教的融合度不夠。其主要體現在鄉鎮領導對于農村成人繼續教育的支持和重視度不夠,農、科、教“各行其是、本位主義”使得農村成人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二是經費保障不足。其主要體現在除上級教育部門劃撥的專職教師工資外,沒有單列的財政專項經費立支,沒有經費的保障就很難在農村成人教育上有所作為,更談不上開展大規模現場技術培訓和大批量的農村勞動者技能提升。
義務教育在教育扶貧中更多體現的是基礎性、先導性和持續性的作用,是一項長期目標。成人教育在教育扶貧中更多體現的是社會性、實效性和針對性的作用,是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集合,它在教育扶貧領域承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納要》中指出,成人教育是傳統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是構建終身教育鏈條上的一個重要環節。成人教育的受眾面涵蓋了社會各階層,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是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基礎和關鍵。
在扶貧道路上,我們常常遇到許多貧困戶家庭不了解當前的政策,其想深入了解政策的心情急迫,甚至有些家庭因不了解扶貧政策而錯過如“教育補貼、雨露計劃、醫療求助”等在內的情況發生。而另一方面,農村成人不懂法的情況也較為普遍,大部分農村成人心理還處在“法不責眾”的原始心態當中,從而造成用一件又一件錯誤的事去處理上一件事,加劇了惡性事件的發生。成人教育的出現有效彌補了義務教育不面向成人的不足,在扶貧領域中,是普及扶貧政策的重要載體,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載體。
鄉村振興其核心是農民,面向成人教育面向成人,面向農村就是提升農民能力素質的最有效方式。隨著我國農民工群體的不斷擴大以及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作用的不斷凸顯,農民工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要。從某個視域上看,成人教育無疑是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奠基者、倡導者和推進者,正是成人教育通過實施職業技能教育、公民素質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方式,促使和引領農民工群體在社會心理、價值觀念、歸屬意識、文化觀念、角色行為等方面發生巨大的變化,為我國農民工文化建設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因而,3、成人教育是實現精準脫貧、培育新農村、提升農民能力素質的有效方式。
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成人教育是組成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終身學習體系的內涵最為契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會各層應當統一思想,消除分歧,支持成人教育的發展。
農科教結合是以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為中心,統籌農業、科技、教育各領域的人力、物力、財力得到綜合利用。實踐證明,實行農科教結合,能夠有力地促進科技、教育更好地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克服部門分割、相互脫節的現象,做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人力、財力、物力,提高科教興農的整體效益,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增強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的活力,鞏固壯大集體經濟,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發展。
要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就必須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成教師資隊伍。建立農村成教教師隊伍要完善農村成教師資隊伍培訓體系,健全農村成教師資隊伍管理制度、待遇和地位,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成教隊伍的投入并形成長效機制,同時要建立科學民主的教師評價體系。
成人教育的產教融合應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單項技能的實訓、實習以及傳統意義上的頂崗實習,幾個方面雖是教學計劃的組成部分,但是需要契合地方特色,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組織、有要求的教學活動,需要在系和專業的層面,自覺、自然、有效地融入有關的產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