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懷
(興仁市融媒體中心(興仁市廣播電視臺),貴州 黔西南 562300)
在傳統的媒體采編流程工作中,受限于體制和系統原因,過去的采編效率差,時效性弱,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差強人意。因此傳統媒體和觀眾因為互動不足存在著很大的隔閡感。而要破除這層信息傳遞不對等帶來的差異性,媒體就需要優化自己的采編流程,讓觀眾可以迅速了解到最新鮮、最準確的實事動態,滿足其知情權。這也正是融媒體背景下,再造新聞采編流程的益處。對于媒體來說,利用自身的信息獲取穩固受眾市場,確保自身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有效讓經濟效益得到最大化是保障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傳統的新聞采編流程受限于事件發生點還有人力和技術等資源上的限制,通常需要花上幾天甚至幾周才能完成節目的創作,所以無法做到在第一時間將新聞內容傳遞給多媒體前的觀眾。對于觀眾來說,他們觀看新聞信息是為了在相關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了解到相關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具體的面貌,但如果超過時限,那么事件素材本身就喪失了作為新聞信息所應該具備的現實意義[1]。
比如,媒體需要對社區居民投票罷免居委會這一事件進行采編,社區的居民想利用媒體自身的傳播功能督促街道辦盡快成立新居委會,因此處理社區中的公共事務,但是媒體在采編過程中除了采訪和錄像之外,還要花上大把時間去收集相關的材料,以便構架出事件全貌,另外在采訪完成后還需要投入大把的時間對采訪和錄像進行相關的剪輯工作等等,在傳統的采編流程完成后,距離當初的采訪已經過了四五天的局面,對于社會的住戶來說,在這段時間里他們已經可以針對居委會這一事件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在新居委會成立前組成暫代的工作小組履行居委會職責等等,對于這些居民而言,媒體并沒有發揮出他們想要的效果,他們對于媒體的信任感也會隨之降低,這樣一來,群眾不愿意在接受媒體采訪,采編工作者沒辦法得到民間的事件素材,對于自身的長遠發展就會造成十分負面的影響。
傳統媒體注重節目效果,偏向使用直播的形式來為觀眾展現最真實最直接的現場情況,但問題在于,直播雖然能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但也存在很大的隨機性,如直播器材發生設備故障,直播信號受到干擾,事件報道無法播放等等,這樣一來,節目便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之前為節目播出而投入的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全部化為泡影,讓整個媒體單位遭受巨大的利益損失。
相比之下,融媒體的直播完全借助無線網絡進行,不需要使用光纜信號,在直播過程可以減少故障帶來的斷播風險,保障整個直播過程的流暢性。
融媒體擁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互動性,能給受眾者無與倫比的即時參與感,這都是多虧于融媒體中的網絡技術的支持。而在傳統媒體的新聞播放形式中,這一點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為傳統媒體的播報容錯性低,因此播放時間必須精準到分秒,不能有一絲延遲,這也讓現場互動很難安排,因為互動環節的即時性較大,有需要占用較多的時間,因此很多媒體節目在直播過程都會選擇砍掉大部分和觀眾互動的步驟,這也造成現場的氣氛沒法調動,整個直播過程毫無樂趣可言。
這種互動性上的限制正是由于傳統媒體在播出之前會設置好自己的模板,每一個時間段的播放內容在事先已經完全確認,這造成在實際的直播過程中其實很難插入什么較為積極的互動過程,節目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對于媒體自身的受眾群體培養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融媒體即是融合媒體,是指多種媒體資源混合的新型媒體,它囊括了電視、網絡、廣播等等媒體類型,通過吸納各種媒體的優勢,剔除起劣勢,將各種傳統媒體進行有機整合,讓媒體自身所獲取的內容擁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兼容性,使之能在各種媒介之間互通、共融,快速完成信息傳遞,讓借助不同信息渠道觀看新聞內容的觀眾之間可以達成信息同步,滿足大眾的求知欲,同時也讓媒體能得到直接或者間接的經濟效益,保障自身的長遠發展[2]。
融媒體的優勢在于,它克服了傳統媒體只能依靠電視或報紙等媒介作為傳播途徑,受眾面積小,局限性大的缺點。通過更先進同時也更廣泛的傳播領域,融媒體解決了過去長期存在于地方電視臺中頻道少,可觀閱內容稀缺,新聞內容重復,無法滿足受眾群體觀看需求的尷尬處境。
在過去,因為缺乏長效機制的引導,媒體的發展空間狹小,無法打開自己的市場,自媒體、地方視媒體等體量小,信息獲取方法稀少的小型媒體常常存在虧損的情況,難以確保自身的長期發展。而隨著融媒體的出現,多樣化的信息收集手段和更加豐富的信息素材讓這些自身資源并不是十分充裕的媒體組織也能制作出膾炙人口的新聞內容和娛樂節目,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娛樂上的需求,進一步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而觀閱者的數量上升,也讓媒體自身的經濟利益也得到成長,在融媒體模式的幫助下,媒體行業可以完全實現信息素材上的共通共享,讓節目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觀眾在觀閱新聞信息時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項目和閱覽內容。
但是,隨著融媒體的發展,媒體之間對信息的獲取變得更加容易,制作高質量、符合觀眾觀看需求的節目門檻也更低。因此,媒體之間隨著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彼此之間的競爭烈度不降反增。作為媒體組織,想要為自身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保證在逐漸激烈的行業競爭過程站穩腳跟,就需要有效的融媒體背景和自身的工作環節結合,讓采編流程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真正實現媒體之間的共產共享,以正面積極的融媒體價值觀創造出“多贏”的局面。
網絡技術的迅速進步讓媒體得到了更多獲取信息素材的渠道,同時也擁有了更多傳播的形式,但同時,新時代、新形勢、新素材的出現也為新聞采編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合理的運用融媒體模式,將其有效運用到采編流程中,實現采編流程再造,如此才能保證節目效果的優異性。
融媒體有著完全的不同的信息獲得渠道和節目制作背景,對應的,采編工作者也需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改變之前的傳統工作思想,學會和新時期、新背景相結合,接受新的技術知識,抓住新型媒體的特點,懂得如何將采編流程的五大要素:采、寫、攝、錄、編進行有機整合,使之形成一個完整有效的整體,以此保證掌握傳播途徑的穩定和流暢性。
融媒體下的采編流程離不開電子設備的幫助,采編工作者要保證素材組合的合理性和可閱讀性,因此一定要學會掌握軟件應用技術,新入行的采編工作者可以運用繪聲繪影和愛剪輯進行素材收集和整理,這些軟件在音頻和圖像處理上比較簡易,能較好的幫助采編工作者錄編新聞信息,但是想要帶給受眾更好的觀閱體驗,擴大新聞的覆蓋面積,增強信息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媒體單位就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技術鉆研和培訓,讓采編隊伍能應用更先進更有效的網絡技術產品來加強采編質量,如利用Adobe系列軟件對視頻進行剪輯和特效加入,用pr、ae、ps等工具加強節目的動畫效果和圖像細節,使用au進行音頻去噪,讓觀眾得到最滿意的視覺享受,讓融媒體對媒體采編工作的實際幫助作用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展現。
融媒體的誕生讓信息領域得到了空前的增大,傳播渠道的擴寬也讓媒體的受眾面積越來越廣,如今,因為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視媒體的受眾人數已經大大減少,但是對應的,網絡平臺的媒體節目卻越來越多,由于在網絡中,觀眾可以和媒體實現即時互動,對于觀看過程有極強的自主權和掌控權,采編工作者的工作內容相較過去不減反增。
因為網絡技術的發展,采編工作者可以在網絡客戶端找到更多的信息資源,并將其帶入到節目的特色中,使之和節目渾然一體,比如現在的熱搜,熱搜是熱點事件的記錄展示,是百姓最關心的新聞,采編工作者能通過熱搜抓住大眾的娛樂痛點,做出符合觀閱口味和需求的優質節目。
因此,要想在融媒體背景下實現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采編工作者就應該將新型的媒體技術優勢與自身的采編流程結合到一起,加強自身對融媒體資源、融媒體技術的運用,以此提升媒體單位的新聞節目質量,滿足大眾的信息觀看需求。
要實現融媒體背景下的采編流程再造,媒體行業就要有效提升采編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創造出高效的采編團隊,從觀眾角度出發,想觀眾之所想,將融媒體背景下的資源合理的利用起來,制作出符合新時期觀眾的觀閱口味,受眾面積和關注度都十分廣泛的節目,因此加采編流程的再造環節。